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阳泉市平定县:擘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

时间:2022-11-10 13:20:34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20221110_cc04359b64c04486f4410104f0b554db.jpg

阳泉市委常委、平定县委书记李明(中)在东回镇调研

20221110_dcb410cca19e1ce1f46daa29ee401de3.jpg

平定县委副书记、县长郭满仓(右二)调研砂陶产业项目建设

20221110_6e29a238529f1f896616a8f0ea94979f.jpg

岔口乡甘泉井村西红柿汁加工车间

20221110_e2032c7993a7291bcb8ea3f55bd64619.jpg

东回镇西峪掌村玉露香梨种植项目

20221110_d8bbe91d57d6b8bfe099ea67069f8b8b.jpg

石门口乡徐峪沟村肉牛养殖项目

20221110_abf4b7fb43c8679efcddbf2544b80302.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定县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围绕阳泉市2022年“百村百万十万清零”和全县“十万清零百万倍增”的攻坚目标,突出党建引领、人才支撑、因村制宜、多元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21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达30个。在省委组织部编印的《全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00例》中,平定县5个典型案例入选,占阳泉市入选总数的45%。

党建引领
激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平定县坚持县委统筹,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形成党建引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
抓政策撬动。坚持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制定全县“三年行动规划”,明确“一年集中突破、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巩固提升”总要求;出台“十八条措施”“富民激励计划”,支持农村围绕“地、水、房、业、景”积极盘活资源资产;通过“上级扶持、专项支持、本级投入”方式,争取整合省市县1250万元扶持资金、县级500万元奖补资金助力集体经济项目,与平定县农商行签订共建协议,推进整村授信,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抵押贷款;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增减挂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方式,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积极探索点状供地、区块供地模式,支持田园综合体、民宿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用地需求。
抓包联帮扶。坚持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号工程”,统筹指导全县集体经济项目实施。12名县委常委、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包联,重点带头谋划114个集体经济项目,常态化深入项目建设点实地走访、调研指导、综合督查,抓牢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召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品销售洽谈会,为电商、超市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产业谋划、项目实施、产品销售全链条发展,鼓励乡村两级抓住市场机遇,抓好销售平台,解决“滞而不销”的后顾之忧。
抓支部领办。确定2022年“十万清零 百万倍增”攻坚目标,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领办创办致富项目,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覆盖,构建起以党支部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入股农户为支撑的“一核多元”发展体系。组建了31个村村、村企、区域联合党组织,实施“强带弱、大带小”发展战略,围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现代乡村服务业、农村文旅融合等领域,打造连片种植玉露香梨、龙鼎湖观景平台等重点项目,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步伐。
阳泉市委常委、平定县委书记李明表示:“党的二十大做出的决策部署为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人才支撑
打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智慧库”

平定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通过夯实组织基础、精准靶向培训、优化考核激励、深化省校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持续提升“头雁”领航作用。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乡村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格局。坚持“三强两好”标准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累计调整乡镇干部6批次23名;平定县作为试点,先行在全市完成村“两委”换届,全面实现“一肩挑”,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力量;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招聘218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选派4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吸引50余名外出务工能人、下派197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奔赴乡村振兴一线;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口碑好的致富能手、回乡大学生等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储备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58名,党员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创新推行“13612”靶向培训。充分发挥专题培训精准高效、靶向施策的作用,启动“13612”精细化培训,按照“全面部署抓集训、三级书记抓轮训、六个专班抓专训、十二类对象靶向训”的要求,通过全员集训与专题培训、靶向培训与按需培训、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确定培训目录,创新培训模式,开展精细化分层分类培训,着力打造基层治理“一线战斗员”。该培训经验在省委专项办《探索》第3期刊登。常态化实施“领头雁培训”,依托县委党校、10个乡镇党校、218个新时代夜校,建强政治教育、技能培训的阵地。持续优化“双日双评”可视化平台,构建农村党员长效化教育机制。
发挥考核激励导向作用。平定县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评定,明确“六评三查”加减星办法,全面建立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档案。全县符合评星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完成星级初评。建立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薪酬制度,构建正向激励机制的扶持政策,采取财政扶持与考核机制相结合的“以奖代补”举措,注重政治激励,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好的村党组织书记,在评优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定《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办法(试行)》,配套完善《农村党员积分管理评分规则》,通过初评党员积分、支部大会通报、党员评议通过、积分核实公示、上报备案审核存档等步骤,对全县10406名农村党员考评计分,以积分制为“尺子”,让党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地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
释放省校合作创新活力。紧紧围绕“创新、产业、项目、人才”四个重点,深入推进省校合作进农村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与3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利用土壤中硒含量丰富的优势,与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在冠山镇河头村共建阳泉市硒产业发展研究院,逐步研发富硒蔬果、富硒薯类、富硒药茶等产品,打造富硒品牌。巨城镇山西九州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全市富硒农业产业的“先锋”,从单一生产销售富硒小米到多样化开发富硒农产品……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现在,富硒小米不仅成为公司所在地南庄村的“招牌”,富硒农业还成为巨城镇的一张新名片。冶西镇围绕艾草种植、品种提纯、栽培管理、仓储晾干、收储运输等各环节先后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开发合作关系,共取得实用专利14项,艾草产品生产技术走在全省前列。启动“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计划,与中国矿业大学进行结对,全面摸排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初步达成豆制品生产废料经济化利用、野生连翘红茶与蜂蜜饮料研发、村庄景区整体规划、羊肚菌人工设施栽培、生料制醋工艺、蔬菜大棚栽培技术等6个项目合作意向。高校的科研成果与平定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践有效融合,人才带动、技术支撑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彰显。

因村制宜
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平定县以产业发展为根本,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形成“一乡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格局。
盘活资产模式。依托地产、房产、园区,通过自营、合作、租赁等方式发展商品经济、楼房经济、租赁经济。冠山镇城里街村建设桥南街商业步行街,将村集体房屋修缮后出租,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200万元;冠山镇东关街村利用城中村“黄金地段”优势,对两处底商进行整体打包出租,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破千万。
特色产业模式。依托粮、薯、果、蔬、畜、茶等产业,进行生产再加工,发展观赏、休闲、度假、体验农作等项目,实现产业链条再延伸。东回镇西峪掌村在发展玉露香梨产业基础上,创新举办梨花节、采摘节等体验性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柏井镇东山村发展“反季节种蛋鹅养殖”,形成孵化养殖、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产业链,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锁簧镇官道沟村改造维修23个大棚,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产业,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冶西镇下冶头村瞄准羊肚菌药用价值高、培植周期短、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立足当地实际,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文旅融合模式。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开发模式,发挥山水、人文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娘子关镇娘子关村以全域旅游战略为抓手,围绕古长城遗迹遗址,整修改造明清时期晋冀商道兴隆街、演绎历史文化作品《遇见娘子关》,打造特色街区,丰富旅游业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破千万元大关。东回镇七亘村依托七亘大捷主战场遗址大力发展旅游业,引企投资1.5亿元,打造集主战场铁索桥、光影秀、实景剧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建成后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00万元。巨城镇岩会村以“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为主题,整合岩会村及其周边地区的特色资源,建设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大型水上乐园、观光采摘园等,项目正式运营后,可实现年均销售额4000余万元,年均利税500余万元。
综合服务模式。围绕产业需求,配套建设经营综合类项目,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冠山镇鹊山村引进艾之冠、久洳號、秦汉食品、农兴邦、绿德、晋婆婆等6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依托物业服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土地托管模式。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整合耕地资源,全面激活农村产权收益。石门口乡枣岭村实施2000亩土地流转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0余万元。石门口乡徐峪沟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托管长期在外村民耕地,进行土地返包,加上黄牛养殖、连翘种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
抱团发展模式。以点带面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改变各村单打独斗的发展方式,通过“资源共用、力量共建”,实现“集体共富、成果共享”。今年,《央视新闻》对岔口乡甘泉井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合并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进行了深入报道。甘泉井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利用联村党组织优势,以蔬菜大棚和旱作农业为基础,发展西红柿汁饮料产品加工,年销售收入达到1200万元。半沟村联合周边6个村组建半沟联村党委,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模式规模发展红薯产业,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00余万元。张庄镇积极探索食用菌产业联合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镇域内食用菌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打造“张晓蘑”区域品牌,带动7个村发展平菇种植产业,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平定县委副书记、县长郭满仓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作了部署安排,将进一步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我们将充分发挥半沟红薯、后沟黄瓜干、西峪掌玉露香梨、杨家沟豆腐、张庄平菇等农业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找准发展路径,发挥连片效应,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多元驱动
构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护航舰”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平定县和全市一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
阳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金所军在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中措施、服务、效果“大比武”总结会暨专项行动第十次调度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协同配合,上下联动,推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平定县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多元驱动、蓄势赋能,以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乡村两级书记“大比武”、产业项目化为着力点,持续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清化收”攒厚家底。坚持“一图三清”工作法,通过开展“五查”“两审”“五判”“八清”,确保合同清理到位、债务化解到位。截至目前,已清理问题合同1857份,清理率达93.4%。其中,通过司法程序清理56份,化解债务1.75亿元,已收回资金3816.54万元。
“大比武”厘清思路。聚焦典型经验示范引领效应,制定集体经济常态化打擂比武实施办法,创新启动“年初角逐、半年比拼、年底争冠”模式,乡村两级书记紧扣区位特点、优势资源、品牌项目等谈规划、谈发展,推动全员参与、全面思考、全力攻坚,以发展成果检验治理成效。“‘大比武’活动在全县掀起了一波‘大抓特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高潮’,县委大力实施‘破零、削薄、壮大、提质’行动,预计到今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48个。”平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文斌说。
“项目化”压实责任。全县218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村党组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体责任,激活项目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平定县委坚持立足市场选产业、选项目,组织各乡镇、各村谋划和包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60余个,并从中遴选了25个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建设业绩好、农村群众反响好的扶持村,参加全市2022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专项资金竞争性评审。同时,平定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多个职能部门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对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专项验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平定县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发展格局,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进。

赵波 石玺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wq2giuzqr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