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商讯 >

《东风擘》:精心构筑英雄高地,讲述新时代军人风采

时间:2022-06-24 13:20:59 来源:山西晚报

20220624_ffc4dba133fae70a66c4b5d94c6acb5f.jpg


《东风擘》阮德胜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该书是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军旅小说,描写了一批立志于“能打仗、打胜仗”的火箭军青年军官们,在面对为“打造世界一流战略军种、加快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的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务时,在不同岗位上牢记使命、坚守职责、默默奉献的精彩故事,交织出新时代火箭军的经纬与特质,展现出中国火箭军“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的砺剑雄风。小说塑造了华强军、向爱莲、盛国富、贺民义、厉东方、高明亮等性格各异的青年军官群像,展现了火箭军的铮铮铁骨,突出了新时代军人的不负使命与勇敢担当。小说情节生动,形象丰满,可读性强,是一部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优秀军旅小说。
《东风擘》这部火箭军现实题材作品,通过对华强军、向爱莲、盛国富、贺民义、厉东方、高明亮以及毕达银、郝春阳、轩辕致和等一批立志于“能打仗、打胜仗”的青年官兵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不同战斗岗位上对国家与家庭、大爱与真情、命运与职责的认知与践行的系列精彩故事,交织出新时代火箭军的经纬与特质。全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军营的热爱、对军人的礼赞、对崇高的坚守,而我又对书中的人和事的原型很熟悉,由此常感觉自己在读火箭兵生活,而不是小说。
《东风擘》紧密结合当下,带着部队的鲜活气息、带着青年军人的锐气活力,关照军人情感与内心世界,在思想观念、情感结构、审美观念、表达方式上,都显示出作家的老道和风格。聚焦当下、直面现实,尤其是近距离呈现火箭军强军兴军的历史性进程,让作品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火箭军“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的砺剑雄风,和“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打赢铁骨。作品以雄浑昂扬的美学风格、张弛有致的故事营造,向军事文学高地发起了一次正面“强攻”。
小说的主人公华强军是东方基地司令员戴雷少将眼中“天生就是带兵打仗的料”,华强军的妻子向爱莲,是出身将门又才貌双全的女军官。
在世俗者眼里,华强军完全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待在大机关,求得一个官运亨通;向爱莲亦大可不必抛下幼子,远离京华,主动请缨去当操心受苦的女子发射营营长,但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将根扎在大山深处,由恩爱夫妻变成“战友爱人”,只因他们深沉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
什么是军人?小说借旅政委黎明之口,指出“军人就是入伍时将户口交回给党和国家、随时为之而牺牲一切直至生命的人。”这个定义并不严密,却生动概括了中国军人特有的那种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核一旅一营营长华强军就是这样一个视使命高于生命,“根插在哪里都要生长一片树荫的柳树杈子”。他有一句口头禅:“这要是打仗呢?”这是一名军人应有的忧思忧患,我更愿意称之为职业习惯。华强军为战而生,向战而行:作为一线带兵人,他谋划着怎样提高营队的打赢能力,作为军事学硕士,他脑子里又盘旋着宏大的战略思考,其“剑在履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使命是出鞘,亮剑而不用剑,必须要让敌人看到剑锋、看到剑势,更要看到亮剑者天下无敌的剑术与敢打必胜的剑心。我们在核威慑的作战理念和作战方式上亟待创新”的观点,不得不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即使因为工作莽撞导致营长职务被“撸”,转而去旅后勤生活服务中心任职后,他一心想的仍然是打仗的事,把稀稀拉拉的后勤兵带得有板有眼,将“抗饥饿”训练融入平时生活,冒着政治风险给部队农副业生产泼冷水。“军人最大的牺牲,很多时候并不是流血的战场。但,军人的前方一定是战场!”这种纵然遍体鳞伤也要追求胜战的信念和铁血,让读者知道了什么是新时代军人的样子。
华强军在战事上较真,在俗务上同样较真。当地方官员以各种理由对安排随军家属推诿扯皮时,他像“活导弹”一样“开火”:“没有‘七一’,就没有‘八一’;没有‘八一’,就没有‘十一’。你太健忘了吧?帝国主义的大刀上现在还流淌着你家不出三代祖辈的鲜血呢?”“只要当一天营长,我绝不允许我的官兵既流血又流泪。”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读起来真是酣畅淋漓!如何让军人和军人家属被看到、被关注、被尊重?作家以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思考,抛出了这个严肃命题,这是难能可贵的。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真正好的故事不是编出来的。在许多人眼里,战略导弹部队或潜伏于深山密林,或奔驰在大漠戈壁,一直扮演着一锤定音的角色。然而,即便从上世纪80年代首次亮相长安街以来,第二炮兵(火箭军)多次在阅兵式上压轴出场,但依旧笼罩着一层面纱,威武而又神秘,强悍而又低调。怎样给广大军迷呈现出火箭兵的日常训练与生活,对作家来说是一个挑战。作者凭借自己二十多年的当兵经历,以及深入细致的采访,勾勒出一幅火箭兵生活的壮阔画面。
比如杀猪行动。对已经迎来伙食费几连涨的部队来说,养猪杀猪似乎已是一件久远的事,女子发射连面对驻地消防支队慰问送来的大肥猪,其实可以有多种处理办法:请人帮忙宰杀,吃个现成的;送给兄弟连队,还可联络感情。但连长韦彤艺想的不仅是杀猪改善伙食,更想借机锻炼女兵的胆气。怎样把这头猪杀掉,作者可谓不吝笔墨:“六位女兵接令而行,手脚并用地将大黑猪锁死成一团有温度的肉墩……韦彤艺左膝跪到大黑猪的后脖……大黑猪全身都在朝上翻劲,女兵们将全身压了上去……”如此洋溢着浓浓兵味、硝烟味、泥土味的生活场景,来源于作者深厚的生活底蕴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正是通过用心良苦的相亲、别具一格的军营婚礼、热火朝天的拉歌大赛等鲜活的故事,作家将官兵近乎执拗的理想追求、阳光干净的情感生活,与时下随波逐流的精神失重、泥沙俱下的娱乐生态形成鲜明对比,有时令人捧腹,有时又催人泪下。阮德胜以一名老兵的真诚、一个作家的勇气,抵近生活现场,直面深层次矛盾问题,提醒醉太平的人们,和平是战争的一种隐蔽形态,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打赢才是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
营长华强军牵头的考核组,以下级考上级的方式考核旅机关。面对同僚“只愿栽花栽草不愿栽刺”的退却,周围“不知天高地厚”“出尽风头要当官”的议论,有人提醒他打分评比和总结讲评时“灵活一点”的善意,华强军均不为所动,而是坚持把打胜仗当作评判的标尺,考出了令机关干部“出红脸、冒大汗”的真实成绩。
华强军的妻子向爱莲也是一样的“轴”。她看不得营区有“闲人”,倡导“发射营的老鼠都得会发射”的“全员额训练”。她力排众议,克服重重困难培养女兵导弹车驾驶员,用考场的成效证明了“我们是看的,更是来战的”!女子发射营的精神之光——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不就是火箭兵砺剑精神的另一种表达吗?
除了华强军、向爱莲,作者还塑造出一系列胸怀强军梦想、勇于牺牲奉献的英雄群体形象,如高瞻远瞩的军种部副司令员向天鼎、“肚子里能发射导弹”的基地司令员戴雷、凡事都要讲个“名堂”的核一旅旅长袁崇高、目光如炬盯着现代化战场谋战的常三旅旅长董蛟、思维缜密与时俱进的智囊型参谋盛国富、扎根一线成长为导弹通的兵王厉东方、携笔从戎知识强军的大学生士兵高明亮……这些人物内心的热血与壮烈,情感的纯粹与博大,不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令我们欣喜地看到,军改后的中国军队正在换羽新生,这支英雄辈出的军队永远那么可爱可信可靠。与此同时,作家这种精心构筑英雄高地的理想,也使作品拥有了宏阔的气象和深厚的内涵。

马学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