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充错手机话费后只能认栽吗

时间:2022-07-28 09:21:22 来源:山西日报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朝阳区一居民7月初通过移动支付平台的手机充值功能给自己新办的手机号充了1400元话费,但输入时将其中两个数字输错了,最终话费充到了别人的手机号上。跑了多个地方,打了十数个电话仍然无果,只好“认栽”。此事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曾有过同样经历,有的误将话费充到空卡或弃卡,连被充值者都联系不到;有的是充错话费之后,与号码机主沟通未果,很难再有其他途径维权。
消费者给手机充值,不小心出现充错行为,消费者本人有一定的责任,要引以为戒。不过,万一“充错了”,为何不能“退”呢?据专业人士介绍,因为运营商不是错号手机号码的使用权人,所以“未经错号机主同意其无权进行直接退款操作”;而移动支付平台通常是通过话费卡进行充值,所以一经使用无法退还。充错话费真的没有解决方案吗?如今充话费的途径很多,包括去营业厅直接交费、购买充值卡、移动平台支付等。但若在营业厅交费,由客服人员失误导致的错充是可以追回的,这也说明充错话费的返还在技术层面具备可行性,而在规则制定上存在一些漏洞。
堵住漏洞的关键,在于运营商。运营商应厘清利益关系,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范围。要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同时应建立更人性化的机制。尽管错充话费的主要原因是充值人自身操作的失误,但对于移动支付平台而言,是否充分履行提醒、告知义务,是否尽到核对责任,以及出现错充时是否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和后续服务等,也考验着平台能力和责任心。若能建立相应提示和补救措施,以多一步的精细化服务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不失为一种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方法。比如在充值确认前提供二次信息核对,再次提醒号码等重点信息;提供充值话费到账延时服务,让充值者有时间撤回错充的话费;或是在错充发生后,有相应机制协同双方转移话费,尽量不给充值者和被充值者造成负担。
再从错号一方角度说,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开始就是不当得利。根据民法典规定,拒不返还话费,有可能构成“不当得利”,涉嫌违法。同时,昧心钱不能要、不能用,更是道德底线。当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有起码的行为自觉,平台和运营商应该主动站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方,采取一些技术防范措施,以免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或者为挽回损失饱受折腾。充值者也不要惧怕麻烦,应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利益。比如,可依据合同法中存在“重大误解”为由,向运营商提出撤销合同请求,或根据民法典以“不当得利”起诉被充值者等。
今天,大家可以用手机来安全便捷地进行移动支付。现实中无意充错话费的人,肯定还会有。过失行为如果没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对方不愿意退还,消费者就只能自认倒霉。作为平台和运营商有责任减少甚至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在信息核查和交易提醒等方面作出详细周全的业务办理流程,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维护正当权益,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燕语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