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破局小微融资难:打通银企对接梗阻 应投尽投持续加码

时间:2022-06-21 08:46:01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53.54万亿元。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调研发现,纾困政策成为“及时雨”,但仍有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解渴”,主要问题在于银企对接存在梗阻,信贷供需不匹配。在企业端,疫情因素放大了缺抵押、少担保等“先天不足”,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达到银行支持条件;在银行端,虽然全行业竞速小微贷款投放,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不多。

业内人士认为,要缓解当前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疏通小微金融长效机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

 “疫情已经缓解,各地正在推进复工复产,我们的办公空间也逐渐活跃起来了。”周先生是一家共享办公平台创始人,在经历疫情考验后,随着银行多种纾困措施到位,他对未来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然而,广州的小微企业主姚女士就没有这么幸运。其所在公司因负债重、贷款有逾期记录等因素,目前无法通过银行授信审批,不能进行融资。

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53.54万亿元。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调研发现,纾困政策成为“及时雨”,但仍有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解渴”,主要问题在于银企对接存在梗阻,信贷供需不匹配。在企业端,疫情因素放大了缺抵押、少担保等“先天不足”,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达到银行支持条件;在银行端,虽然全行业竞速小微贷款投放,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不多。

信贷“及时雨”助企纾困

周先生运营的办公空间遍布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主要为小微企业、工作室等提供办公场所。本轮疫情多点散发,企业经历了巨大考验。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甚至需要借钱给员工发工资。”周先生介绍,疫情影响下,一方面因租户停租、拖欠房租等因素,租金收入锐减;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租房成本和物业费等相关费用还要照常缴纳。

一些银行近期主推的普惠金融业务和专属贷款产品让周先生看到了曙光。“工行、招行、中信银行都为我们办理了无还本续贷,资金流没有切断,极大程度缓解了我们的还款和经营压力。”

除了做好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的接续融资安排外,多家银行还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化解小微企业融资之难和手续之繁。

湖州某家居外贸公司生产的塑料家居用品订单不断,该公司总经理方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产品海外销售情况向好,但受全球疫情影响,部分海外订单应收账款账期延长,资金回款出现一定问题。

在了解到公司需求后,中行湖州分行创新疫情专属产品,通过出口信用证福费廷业务,无追索权买断部分应收账款,截至5月末累计为该公司办理了超300万美元的国际福费廷业务,加快出口销售资金回笼,加速资金周转。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明朗,企业融资需求正在恢复。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金融数据印证了这一点: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

对于信贷超预期回升,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认为,5月稳经济政策明显发力,复工复产、保产业链供应链、保供稳价、弱势群体纾困等政策形成合力,加上疫情有所缓解,经济企稳运行迹象增多,信贷需求随之出现一定程度回暖。

在近期出台的系列稳增长政策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被频频提及。从总量来看,监管部门对不同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增长已有要求:国有大型银行要确保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股份制银行要在完成现有信贷计划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增加投放。地方法人银行要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进一步做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

此外,为减轻小微企业经营压力,银行还通过多种举措加大合理让利力度,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周宇介绍,今年1-4月,企业贷款利率是4.39%,比去年全年的水平降了0.22个百分点。“这也是人民银行有统计记录以来的利率低位水平,企业融资贵的问题持续得到缓解。”

部分小微企业仍难“解渴”

尽管当前银行资金储备普遍较为充足,但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银企对接梗阻导致部分小微企业仍难“解渴”。疫情之下,部分小微企业经营前景不确定性高、缺乏有效担保等先天不足更加凸显,在获得融资过程中困难重重。有需求的企业贷不到钱,银行有钱放不出去,信贷供需不匹配是助企纾困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受近期疫情影响,我们运营资金链断裂,有一笔90多万元的小微贷款在今年5月产生了逾期,目前没有银行能贷款给我们。”广州地区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女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反映。

针对姚女士面临的困难,接受咨询的几家银行均表示,由于其房产已经抵押,且负债较重,再加上当前贷款有逾期,无法满足银行贷款的申请条件。虽然其贷款行考虑到近期疫情反复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已采取了部分纾困措施,但对姚女士来说,依然难解燃眉之急。

同样因不满足银行条件而无法贷款的还有北京某小型医疗设备经销商郭先生,他表示:“我名下有一套全款房产,按理说是可以向银行抵押的,但是由于这套房产位于京郊区域,该区域的房产不在一些银行的白名单之中,我还是贷不出款来。”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咨询某股份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到,银行对押品的限制是为了规避一部分资产风险,“郭先生的企业连续两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我们对押品的要求还是会相对高一些”。

此外,对于部分没有房产可抵押的小微企业主,银行贷款变得更加困难。在福州的何先生经营餐饮生意,受疫情冲击较大。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咨询了很多家银行,实际情况是面向我们这类企业的信用贷款还没有落地,而且我的住房也在按揭中,很难有满足银行要求的有效抵押品。”

不少银行业人士坦言,当前小微贷款的额度充足,整个行业非常重视小微贷款投放。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5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20.5万亿元,同比增21.64%。但对于银行来说,优质且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不多。

“天天被领导催着放小微贷款,但符合授信要求的企业并不多。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已不断放宽客户评级、抵押品质量、敞口限制等审批要求,但还有很多小微企业因各种各样的经营问题无法通过审核。不仅如此,由于疫情反复,企业未来几年发展很难有良好预期。如果盲目放贷,银行就要面临贷款收不回来的风险。”北京某股份行公司业务经理陈然(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企业基本面是银行授信审批的主要参考条件,包括近三年及最新一期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负债、应收账款等。“许多有迫切融资需求的企业经营状况不太理想,甚至有的企业希望通过银行贷款来帮其还清债务。这种自身盈利能力不足,‘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我们很难接受。”陈然称。

与此同时,资产与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往往融资需求不足,这是导致银行有钱放不出的又一重要因素。

华东地区某股份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介绍,疫情之下,小微企业难以“独善其身”。相当一部分经营稳健的小微企业在市场趋势不明的情况下,经营策略趋于保守,收缩产能、减少支出,只有在明确看到市场机会时才有资金需求。

此外,宽信用政策导向下,日趋白热化的同行竞争是银行开展小微金融面临的又一大压力。“一般我们有意向争取的小微企业,其他银行也会盯上。打电话、上门走访、参与竞标都是常有的事,但企业最终会不会选择与我们合作,主要还是看利率和敞口额度。”某股份行普惠金融贷款经理无奈地表示,由于其所在银行资金成本较高,因此贷款利率也高于其它行不少,虽然已多次加大纾困产品专属利率补贴力度,但与部分国有行相比仍不占优势,造成贷款投不出去。

找准信贷扩量提效“特效药”

业内人士认为,要解决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方面要走好风控“平衡木”,另一方面,更要疏通小微金融长效机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要找准疫情之下信贷扩量提效的“特效药”。

制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的核心问题,是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疫情之下,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机制是破局关键。部分企业经营者呼吁,希望切实考虑当前疫情影响,针对性加强银企对接,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抵质押融资的配套机制,促进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创新信贷产品,鼓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

另有业内人士建议,银行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资产评级时,可以把应收工程款项、实用发明专利、法人及直系亲属名下房产等综合考虑,给予个人和企业整合融资贷款,以减轻小企业的融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已在深化信息共享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北京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推动将“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建设成为北京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助力银行拓宽融资服务场景、创新优化融资模式、完善授信评审机制,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也有望在破解疫情之下融资难、走好风控“平衡木”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举例称,可以通过更加精准有效的图像、音视频、地理位置、社交关系等大数据采集,科学判定分支行和小微客户经理、风险经理是否存在违规操作风险,优化“尽职免责”管理细则;可以通过集合全市场供求,将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需求分发给风险偏好与之匹配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行业、规模、发展阶段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风险定价。

此外,金融机构基层组织和一线员工是小微金融服务的关键一环,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是疫情影响下加大信贷投放的“特效药”。前述股份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介绍,根据各地受疫情影响程度,在绩效考核方面,该行通过积分制考核穿透式发放绩效。普惠业务绩效激励采用积分制规则,直接发放至基层客户经理,月月兑现,不得挤占挪用。同时,对专职和兼职的客户经理设置年度最低产能考核要求,与个人全年绩效挂钩。

在尽职免责方面,上述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以来,该行所有小微企业授信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均由分行组建的责任评议工作小组对授信业务各个环节展开充分尽职调查,通过调阅资料、人员访谈等形式,完成对授信不良资产形成过程和成因的调查核实工作。“最终所有小微企业授信不良资产在经办过程中均未发现违规事实,涉及人员368人次,全部予以尽职免责。”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