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报道 >

为帮“江南孤儿”圆回家梦,她一直奔走着

时间:2022-06-17 09:21:31 来源:山西晚报

20220617_8f916170f986503824ee1f387e807acb.jpg


人物名片
梁素英
女,68岁,现担任江阴寻亲协会山西站负责人,是众多山西“江南孤儿”口中的好大姐。退休前,她在阳泉市平定县冠山联校西关小学任数学教师;退休后,原本就是“江南孤儿”的她,走上了寻亲之路,从开始为自己寻亲到为众多山西“江南孤儿”寻亲。在寻亲路上,她四处奔走,几下江南,不计付出,无怨无悔,为“江南孤儿”收集与他们身世可能相关的各种资料,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寻亲牵线搭桥。2011年以来,她帮助30多位“江南孤儿”圆了回家梦。从2017年开始至今,她连续六年荣获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从2011年开始帮人寻亲到现在,她帮助多位“江南孤儿”查找到领养资料和身世信息、采集DNA血样入了库,帮助30多位“江南孤儿”寻到了根、圆了回家梦。她就是“江南孤儿”梁素英。
5月24日,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满头银发的梁素英,看到了能见证她这些年无私付出的一摞摞荣誉证书、一个个奖杯和一面面锦旗。她说,多年来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的冰冷“数字”,如今看来却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因为在寻亲路上,这些“数字”代表的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或许是真实年龄,或许是收养编号……她在这些“数字”里看到了寻根的希望。
“江南孤儿”变身寻亲志愿者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江、浙、沪一带的许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无力抚养亲生骨肉。为了让孩子生存下去,这些家庭被迫将孩子遗弃到上海、江阴、合肥、无锡、苏州等地,其中许多孩子被北方的家庭收养,这些孩子便被称作“江南孤儿”。一些“江南孤儿”被领养到三晋大地,在这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却不知亲爹娘在哪里,这群孤儿中的好多人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找到自己的根。
梁素英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不一样的是,她是寻亲者,也是寻亲志愿者,这些年来一直在默默帮助别人寻亲,虽然自己的亲人还没有找到,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与家人团聚,她觉得只要在路上,就有希望。
在多年的寻亲过程中,梁素英逐渐了解到,山西还有众多“江南孤儿”,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低,甚至有的都不识字,有的连远门也没有出过……这些都增加了他们寻亲的难度。这些“江南孤儿”的寻亲之痛,梁素英感同身受。于是,她在为自己寻亲的同时,也积极为其他“江南孤儿”四处奔走。
从2011年开始,退休后的梁素英自建寻亲微信群和公众号,结识了一些上海的寻亲志愿者,并加入寻亲志愿者协会。“为了寻亲,我去了七八次上海。到目前,我已经为几百名孤儿找到了他们的领养资料,大部分人知道了自己的生日、被领养时间,有一些人还知道了自己原先的家庭住址和真实姓名。我还去过无锡孤儿院、常熟安老院、浙江嘉善派出所、上海半淞园派出所等地,尤其在上海福利院查到了一百多位孤儿的信息,现在好多人都不用亲自跑,只要在我这里一查就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户籍登记信息了。”梁素英说。
这些年,梁素英在阳泉、临汾、长治、晋中、太原等地,帮寻亲对象编辑、完善寻亲资料。“我一有机会就往其他网站发资料,如南京电视台、宝贝回家网、中国寻亲网等,还参加在苏州、江阴、嘉兴、崇明岛等地举办的寻亲会……”梁素英说,这些年每每看到有兄弟姐妹拿到自己的领养资料时那份激动的心情,就不由得陪着他们流泪、欢笑。
多年来,梁素英一直花时间、精力、金钱,南下北上,四处奔波,不断寻找着“江南孤儿”亲人的线索。
11年助30多位孤儿回家
“根据DNA鉴定报告,同在阳泉的65岁的王银孩与67岁的哥哥张福贵比对成功;64岁的李海拴与浙江嘉善的哥哥比对成功;64岁的郭彦慧与浙江嘉善的哥哥邹志刚比对成功;65岁的郭拉香与南京90岁的母亲DNA比对成功……”2021年9月11日,梁素英在阳泉组织了一场“江南同乡”联谊会,会上她高兴地宣布又有四名孤儿找到了亲人,现场一片欢腾。
自2011年以来,“江南孤儿”杨莱禄(阳泉)、李桂珍(阳泉)、闫爱爱(太原)、靳拉变(寿阳)、李仁垒(长治)、杨爱莲(运城)、马拉梅(阳泉)、高宝成(阳泉)、王银孩(阳泉)、高玉峰(太原)等30多人在梁素英的帮助下找到了根、圆了回家梦。
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梁素英拿出了一个U盘,里面有她最宝贝的东西:有各种表格(孤儿的资料、领养信息),有寻亲者与家人团圆的照片,还有梁素英记录的这些年寻亲的心路历程……“这个U盘,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让我感觉离回家的路越来越近。”梁素英说。
这些年在寻亲的过程中,梁素英和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建立和保持联系。一方面,她收集江南当地人寻找孩子的信息,如得知常熟有人在找长治的孩子、宜兴有人在找阳泉的孩子等信息,她会立即在自建的各种信息群中发布信息,寻找线索。另一方面,梁素英还把这几年收集的寻亲信息整理后发到群里,“南京的闫爱爱和内蒙古的刘莉就是在我的资料里找到家的。”梁素英说。除此之外,梁素英还帮大家找领养资料,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世。“寿阳的靳拉变和王拉锁就是通过领养资料找到家的。”梁素英说,她就是这样,一点点通过自己摸索出来的办法,一次次帮助大家“寻亲”成功。
梁素英在寻亲圈里大有名气,“她特别热心,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都是‘江南孤儿’,特别亲近,大家都叫她梁姐。”在梁素英的帮助下寻亲成功的王银孩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圈里大家都称梁姐是“活菩萨”,她为了帮大家寻亲,不计回报,赢得大家的尊重。
为缘寻找不计付出
跨越半个世纪的寻亲之路,写满了艰辛。“我们只盼望,在有生之年,见见梦中的家,看看梦中的亲人!知道哪里是我们的根!”这是梁素英曾经写在纸上的“心愿”,看得让人心疼。这些年,为了寻亲,梁素英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
2015年,梁素英在上海半淞园派出所找到80多人的户籍资料,回来后才觉得,查回来的资料太少了,这就有了她先后七八次去上海的经历。截至目前,梁素英共查回一千多人的户籍资料。“其实查资料并不费劲,费劲的是整理资料。当初领养小孩时,有的家长不识字,所以让别人代写,就会出现好多误差。有的人只填写山西什么县什么村,有时为了求证这个村属于哪个乡镇,就得查地图,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查。为了写准确一个字,不仅是看,还要用放大镜看,还得仔细研究。”梁素英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单单这80多人的资料,就让她整理了一个月。她拿出了当时收养资料的图片,山西晚报记者也傻眼了:上世纪60年代的资料都是手工填写,好多字迹很难辨认,而且年代久远,这些资料早已泛黄,有的页面还缺失不完整,还有许多繁体字……难以想象,这么多人的资料,她是怎么整理出来的。
2015年秋天,梁素英得到一个信息,江苏宜兴的哥哥找在阳泉的弟弟。梁素英只身前往阳泉的那个村子,没想到村里家家户户分散得很,她硬是走遍了村里的坡坡沟沟,耗时两三个小时才找到老书记家。“当时我还不是志愿者,村里没有人相信我的话,没人理我,好不容易找到老书记家,大门紧闭,我只能站在远处喊,最后还是狗叫声才把老书记叫出来。老书记刚见了我像审问坏人似的。好在我拿着资料让他看,他才相信了我。”后来,梁素英终于找到了这个“阳泉的弟弟”,但遗憾的是,对方已经离世。梁素英在村里跑了几个小时,没觉得累,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瞬间泪如雨下,“我也不知道是委屈、累了,还是什么。”
这些年当寻亲志愿者,梁素英曾被别人看成骗子;她组织寻亲会,被别人当成“传销”;为了帮别人寻亲,山梁梁上跑,山沟沟里转,鞋子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她的眼睛因为长时间整理复杂的各种资料而得了眼肌麻痹症……“我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不后悔!”梁素英说,“看着这些孤儿和家人相拥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

记者手记
只要坚持,就一定有希望
“找就有希望,不找连失望都不会有。”或许,就是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梁素英奔波在寻亲路上。
梁素英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孤儿院的资料里,她原名叫施圆明,1960年被送到孤儿院,当时7岁,进入孤儿院时穿着破衣烂衫。时至今日,她还依稀记得自己曾经住过的阁楼,还记得身边有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还记得楼房前有一个空旷的篮球场,还记得被领养回阳泉时在火车上吃的大肉饼……
可能梁素英的经历,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像她一样有着同样经历的“江南孤儿”的经历,她却可以感同身受。所以,她当起了志愿者,把时间、精力、金钱,都投入到帮助别人寻亲这件事上,自己掏钱帮经济拮据的人采血样,自己搭上路费送别人回家……“我有4000元的退休工资,能力范围内花得起的我都愿意帮!”
从她的眼神里,山西晚报记者看到她的执著与坚韧,看到她的无私与大爱。
虽然梁素英的身世还像个谜团一样困惑着她,她也想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但她现在想的不仅是自己,因为寻亲是“江南孤儿”共同的梦想,是一群人的梦想。所以,梁素英说:“我不会停下寻找的脚步,只要坚持,就一定有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