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事评论 >

母女俩并肩考研双双成功“上岸”

时间:2022-07-15 17:21:07 来源:扬子晚报

近日,重庆51岁女士卢江容收到了重庆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此前不久,25岁的女儿杨同学也成功获得了黑龙江大学教育学全日制硕士的录取资格,母女二人携手考研上岸的故事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这对母女,听她们讲述了考研背后的故事。卢江容是一名小学英语老师,至今已从教近30年。回忆起备考历程,卢江容直言:“初试担心、复试磨心、加试虐心,步步惊心!”

1 快递员来送录取通知书 看到考生是位阿姨惊讶不已

卢江容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收到录取通知书是7月6日,当时接到快递员的电话,她感到很开心,但快递员在电话中说:“麻烦您把女儿的身份证带下来。”让她哭笑不得,原来快递员误认为这是她女儿的录取通知书,卢江容当即告诉快递员:“这就是我的录取通知书。”

在电话里,快递员不敢相信,直到他验证身份后把录取通知书交到卢江容手里,嘴里还不停地念叨:“佩服,太厉害了!”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卢江容和女儿携手考研上岸的事情,不仅成为周围朋友关注的焦点,也吸引了很多网友热议,有网友留言:太励志了,妈妈以身作则,母女双双考研上岸。

在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卢江容称,她想考研是有原因的,“人生需要有理想,有情怀,我想考研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历了多年准备。”原来她从2006年开始自学心理咨询专业,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还在学校里担任心理咨询老师。自2016年开始,她又利用节假日,主动到社区义务为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课程。

然而时间长了,卢江容也发现了问题,因为自己是专科学历,想在工作上有所突破,靠以前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萌生了考研的想法。她也常常与丈夫和女儿谈起考研的念头,并得到了正在读大学的女儿的支持。

2 她直言备考过程“步步惊心” 得知初试418分后仍没有松懈

尽管想法很简单,但对于她来说,考研并非容易的事。回忆起考研历程,卢江容直言:“初试担心、复试磨心、加试虐心,步步惊心!”考虑到地域和工作等因素,她选择重庆师范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院校。

卢江容在女儿的帮助下购买了备考材料,按部就班地复习起来。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然而到了10月份,她发现考试大纲更换了新教材,这令她非常头疼,“看了那么多书,难道就这样白读了?”女儿就劝妈妈:“没事,备考期间更换或者添加书籍是常有的事情,你感到措手不及,别人也一样,你正常复习就可以啦!”

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女儿杨同学又帮妈妈买了新的参考书,打印了新资料。尽管很多知识点一时无法理解,但卢江容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天都会定好闹钟,强迫自己背知识点。“我早上5点起床背书,7点半到学校上课,中午也会尽量挤出休息时间复习,到了晚上下班后一直学习到夜里12点。”

卢江容毕竟上了年纪,复习时间长了,眼睛就会睁不开,常常打哈欠,“尽管很累,但我不想放弃,而且女儿也在学习。”卢江容把每本参考书都背了10多遍,里面的知识基本上刻印在脑子里了。

初试完后,卢江容原以为可以松懈了,但她发现复试中不仅有英语口语测试和专业课笔试,还要进行同等学力加试,这让她又瞬间紧张起来。她一直在紧张地复习,即使大年初一,她还想着复试的内容,反复练习英语口语,反复背诵心理学的本科知识,用她的话来说:“只要学到了,就是赚到了,能否考上无所谓,只要自己掌握了知识就可以啦!”

初试结果出来,卢江容没想到自己考得还不错,418分。但她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努力学习,因为她还面临着更大的困难。由于疫情影响,只能进行网络复试,她在女儿的帮助下调试监控设备和网络复试系统。加试时间是4个小时,对于51岁的卢江容来说,除了脑力上的消耗外,体力消耗是更大的,“初试时一场考试时间最长3个小时,复试加试的时候需要4个小时,中间不能上厕所,我需要一鼓作气。”为了能在加试中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她每天都会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模拟练习。

3 母女携手备考收获“战友情” 女儿会做美食缓解妈妈压力

2019年本科毕业后,女儿杨同学一直在外工作。2021年初,杨同学辞职回到重庆的家中备考,这让她有了一次难得的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时光。特别是等到妈妈的学校放暑假时,她们母女俩就会全天在家里一起复习备考。

谈到和妈妈一起的备考生活,杨同学说:“我的心态比较好,但妈妈没有可以参考的以往的复习资料,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信息的匮乏和年龄带来的不便,让妈妈学习起来挺有压力。”面对没有划分重点的书目,要想取得好成绩,那就意味着得把所有参考书目的内容都“吃透”。这对许久没有应对高难度考试的卢江容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常常让她焦虑不安。

每到这时,杨同学总会鼓励妈妈:“没关系,反正也没有就业压力,一年不行,就再来一年!”她耐心地帮助妈妈更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用树状图、思维导图去整理知识点,帮助记忆。

“其实面对困难的时候,妈妈也跟小孩一样,不能打击,需要鼓励。”杨同学说,妈妈在备考时也有自己的“小坚持”,她会说:“让我先试试自己的方法,如果不行,我再来找你。”

没遇到难处时,两人就在各自的房间里互不打扰,有了问题就互相讨论请教,到了饭点,杨同学还负责做饭,用美食抚慰陷入焦虑情绪的妈妈,“人家总说是妈妈陪女儿去考研,其实都是女儿陪妈妈!”回顾过去这一年,卢江容不禁感叹。

在女儿杨同学看来,这一段和妈妈并肩备考的相处时光叫“战友情”。“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们母女的关系也成长了。”小时候自己被妈妈照顾和引领,但现在我们是学习伙伴了,是相互扶持的“战友”。

4 有一个愿意努力的妈妈,女儿很幸运 都想在教育领域“点亮”更多人

“这个过程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妈妈会理解考研过程中那些具体的辛苦。所以当我的成绩出来,发现没有考上目标院校,需要调剂学校的时候,妈妈也觉得没有什么。我计划硕士毕业后继续读博,放在以前,妈妈肯定会感到担忧,但经历过这次‘并肩作战’,她开始真正理解和支持我的梦想了。”

杨同学称,和父母的这种相处关系,是需要双方共同来成长的。让大家一起学习,才能够精神上交流。不然一个人停滞在原地,一个人往前走,那你们的沟通永远是不对等的,是没有连接的。“所以能有一个这样的妈妈真的很幸运!”

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卢江容考研成功“上岸”的消息在朋友同事间也引起了热议,她的经历鼓舞了许多人拾起曾经继续深造的梦想。杨同学说,妈妈的这种敢想敢为,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对很多年轻的朋友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他们也会想,自己要不要也去尝试一下。

今年9月,51岁的卢江容就要进入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就读,杨同学即将进入黑龙江大学就读教育学硕士,她们都期待着自己能在教育领域施展出才华。杨同学说:“妈妈考研‘上岸’后感到很开心,她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成长的空间,也想继续在教育领域用心理专业‘点亮’更多的人。”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闫春旭 笪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