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事评论 >

平定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时间:2022-06-20 13:21:12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20220620_694b61ce048f19f22c96ac1e17b58caa.jpg

石门口乡党委书记申文军(左二)部署“移动警务驿站”工作。

20220620_c494605e34d92cf1983397c1e80bedfc.jpg

石门口乡乡长段彦兵(中)深入基层了解义警队运行情况。

20220620_66181d4b21a710ab93c8b48e6f223bed.jpg

巨城镇党委书记郝璐萍(右一)在圪套村蔬菜大棚和老党员亲切交谈。

20220620_a1ef54ed5b1b8d826766fcebc817578e.jpg

巨城镇镇长孙京(中)在智慧设备安装推进会上作具体安排。


阳泉市委常委、平定县委书记李明表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社会稳定。去年,平定县被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授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基地”称号,今年将继续在数字赋能、智能治理方面下功夫。同时,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充实加强乡镇工作力量,强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村(社)治理新体系。

平定县石门口乡:全面构建社会综合治理新格局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基层群众自治必须遵循的原则。平定县石门口乡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借鉴“枫桥经验”,石门口乡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建立“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的新机制,形成“党政引领、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义警队身边人管身边事,实现矛盾不上交。石门口乡始终秉持“一切为人民”的理念,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先期组织各村、企业组建了一支70人的义警队。该义警队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为落脚点,在疫情防控、反诈宣传、化解矛盾等方面默默贡献力量。
警力有限,民力无边。在石门口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结合辖区实际,确定村级义警队由40人组成,在较大的村选出4人,人口较小的村选出2人。企业义警队按照企业职工每50人配备2名义警进行组建,共计30人。
石门口乡组建义警队伍,制订了操作性强的任职要求、工作规范、工作职责等,派出所负责对各村、企业义警队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包村民警每周下村时间不少于5个小时,与义警队联合进行入户摸排巡逻工作,把民警由“办事员”变成“组织员”“指导员”。
石门口乡桥头村的穆宏斌,是经过层层审查,第一批符合义警招募的队员。本来就热心公益的他,成为义警队员后,干劲更足了,入户反诈防骗宣传有他的身影,化解邻里纠纷的现场有他的智慧。对于队员们来说,能够加入义警队,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遍布每个村落,与警方形成合力,共同为辖区治安防控出力献策,使得治安触角有效延伸,把平安网织得更加紧实。
“义警队巡逻必须亮警灯,每周巡逻不低于2次,每次巡逻不低于1个小时。义警队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群众见警率,使警民关系更加融洽,群众法治意识更加牢固,社会治安更加稳定。”石门口乡乡长段彦兵说。
“移动警务驿站”关注民生“小疙瘩”,实现风险化解在基层。石门口乡在实现辖区“一村一名辅警”警务模式基础上,组建由民警+治保+网格员+义警不少于8人的摸排调处队伍,成立以村为单位的“移动警务驿站”,大力开展“随手调”工作,对日常走访、摸排中发现的家庭、婚姻、邻里、经济、赡养、拆迁等纠纷进行提前化解,实现群众复杂矛盾“诉求有人管、问题有出口、全程无堵点”,确保群众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全覆盖、零障碍。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矛盾后,义警队员或网格员及时将情况上报“移动警务驿站”,调解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调解。通过向当事人了解事情经过,及时召开调解会议,分析矛盾纠纷形成原因,确定调解思路及方案。同时,调解员两两分组,结合纠纷事由给双方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直到矛盾得到化解。
“移动警务驿站”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清、底数明的优势,协助公安、司法,管理重点人员,收集情报信息,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开展法律宣传等工作。遇有突发事件,“移动警务驿站”人员可就近开展先期处置,与派出所防控力量形成互补。
“警民司”调解在现场,实现矛盾纠纷依法化解。在“移动警务驿站”矛盾纠纷化解的基础上,石门口乡围绕“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工作目标,由乡综治中心牵头,组建了由综治、妇联、信访、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组成的联调委员会。同时,综治中心根据情况需要,联系司法行政干警、法官、公证员、律师加入联调委员会,建立“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工作机制,确保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
按照“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司法确认”原则,石门口乡组建人民调解员队伍,变矛盾纠纷“要我调”为“我要调”,实现综治公安司法无缝对接。同时,建立风险隐患评估研判、信息共享协作机制,将矛盾进行分类、分级调处,形成有问题随时沟通和每周五定期沟通,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调处在现场,解决在始发。
“联调委员会以实现矛盾不上交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全面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乡综治中心牵头,每月召开矛盾纠纷分析例会,分析和排查不稳定因素,每季度组织各村调委会召开一次调解工作例会,每年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调班,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调解技巧及处理问题纠纷能力。”石门口乡党委书记申文军介绍说。
石门口乡通过及时排查、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形成了各方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理新局面。今年以来,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件,计划到2022年底,全乡信访量比2021年下降25%以上,切实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平定县巨城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平定县巨城镇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树立“智治破局、整体谋划”理念,从制约基层治理瓶颈问题入手,打造全方位服务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凝聚自治合力推动乡村“智治”的路子。
针对村庄留守老人多,治理水平低等特点,巨城镇采取“一加五”工作法,即在村里安装一个“天眼”智能设备平台,为全村安全保驾护航,借力“五老”地熟、人熟、事熟优势,激活群众自治主体。全镇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到问题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奋力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天眼”聚焦 提升智治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对于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火情火灾等难点痛点是乡村治理中的难题。巨城镇以“布在重点、以点观面”的思路,结合地形地势、植被分布和历年火情等因素,投资20万元,在北庄头村、柴家庄村、巨城村、前里樑村、神子山村和龙庄村6个村的高点安装了智能设备,形成了由北庄头村、柴家庄村、巨城村组成的北部三角和由龙庄村、神子山村、前里樑村组成的南部三角综合“信息哨”平台。
智治赋能,既为提升乡村治理科学性、时效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
智慧视频监测平台覆盖全镇24个网格。该系统利用超距多功能摄像球机,捕捉检测光波、温度以及烟雾等物理参数的异常状况,经过图片拍摄和视频录制,形成视频和图片等告警数据资料,储存在硬盘录像机和专用硬盘中,通过专用网络二次上传至后台系统,形成告警指令,传回到各村网格长手机上,形成消息提醒和警报铃声,真正将“信息哨”建设到了最前沿。
结合专业防火队伍,巨城镇建立了人机协防制度。智能设备设置了大仰角看远处、小角度看近处两条巡查轨迹,火点最远探测距离1000米,烟雾最远探测距离3000米,24小时不间断实现全天候监察。当手机上收到预警提示,确认火点信息后,可立即通知镇防火办支援,通过画面找出火点,视情况可辅以无人机规划支援路线,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争取火情扑救黄金时间。
“目前,已接收到火情预警180余次、利用无人机查勘地形地貌、环保安全、秸秆清理等相关工作20余次,为综治事件、火情预警、事件报送等异常信号的接收传递及各项数据建模等工作提供了平台保障,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巨城镇镇长孙京说。

“五老”守望 强化自治能力

发挥“五老人员”,即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干部、老能人地熟、人熟、事熟的作用,巨城镇把隐患监测、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政策宣讲和公益传播等职能进行整合兼容,形成了适应“五老人员”具体操作的“五员一体”工作机制,加强了乡村有效治理,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创新社会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老人员’在基层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成为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隐患监测员、矛盾调解员、民情联络员、政策宣讲员、公益传播员,‘五老人员’作为一座‘桥梁’,拉近了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距离。”巨城镇党委书记郝璐萍说。
借助“五老人员”对邻里情、村里事熟悉的优势,有效保证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积极调处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小矛盾,协助镇、村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将群众所盼、所忧、所急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镇党委、镇政府和村委会,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五老人员”还是镇党委、镇政府的参谋员和得力助手,半年来,向镇党委、镇政府建言献策近百条,配合镇村两级以宣传画、宣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发放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资料1000多份,并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讲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在推进疫情防控、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和促成文明新风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巨城镇在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过程中,综合利用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理资源,积极搭建多方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基层群众自治实现良性互动,以党建统领全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赵波 石玺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