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基金 >

快来打开这份幼升小、小升初入学指南

时间:2022-08-22 09:21:34 来源:山西晚报

20220822_aa2cafc242c748d2435a1ac4950504e3.jpg

20220822_dd10823422328b3e712d2dcebe8a7daf.jpg


暑假已经到了尾声,2022年新学期即将拉开序幕,如何顺利地融入开学的节奏中,不焦虑、不迷茫?快来和山西晚报记者一起打开这份开学指南。
2022年秋季开学,又一批孩子将要踏入小学校门,开启自己的小学生活。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当中,尤其是学习、生活当中,特别重要的阶段。因为这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孩子从幼儿向儿童转变,从游戏向学习转变……怎样才能做好升学准备?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省城优秀教师,进行全方位解读——
A 心态准备:三个必经阶段要熟悉
对于一年级孩子,开学以后会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各不相同。第一个时期是兴奋期。孩子上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有想当个好学生的愿望。第二个时期是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得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不想上学。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孩子的这些表现处理不当,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帮孩子度过这个转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喜欢去上学”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B 习惯准备:提前适应小学时间
除了心态准备,家长还应该和孩子做点什么准备呢?多数父母先想到的问题是孩子的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太原市教学能手、市教学标兵、优秀班主任李慧琳老师讲道:“和父母想象的不同,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缺失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指的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一些习惯的培养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她指出,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准备”。首先应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而且要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放学后,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午休息时间一般是50分钟,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午睡。所以孩子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很困乏,听课质量可想而知。因此,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要求孩子每天最晚9:30睡觉,早上6:30起床,每天保证一定的睡眠。开学后,有些学生不适应,可能会上火,家长注意让孩子多喝水,以免生病。
再次,需要一个记忆的“好帮手”记事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学以后孩子要独自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开学后,给孩子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希望家长能够每天抽出点时间,对孩子是否完成老师交待的事情进行检查和指导。”李老师说。具体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检查,一次表扬。例如:下学接孩子的时候,提醒孩子:“今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如果完成得好,别忘了要表扬孩子,完成得不好或者没完成,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有过几次经验以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待的任务是必要的事情,应该首要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时都会认真许多。
C 技能准备:自己准备上学用具
上小学后,教学形式与幼儿园有很大差异,从收拾书包到系鞋带这种小事,都要孩子自己完成。开学前,家长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帮助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李老师根据经验,给出了更为实用的准备建议。
“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可以在每个文具上都粘贴上孩子的名字,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家长还应教会孩子每天按照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李老师给诸位家长“打预防针”:“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孩子间的竞争其实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的竞争。良好的习惯是要有一个养成过程,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而不是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
与此同时,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忘了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又不敢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要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他与不太熟悉的成年人大声讲话。
D 学习准备:课前预习课后温故知新
升入小学,孩子真正进入了学习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太原正面管教培训师、家庭教育专家常丽表示:“学习习惯不单需要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做家长的一份责任。只有家校双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在家庭教育中,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是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从幼儿园进小学以后,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如今他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例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带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
其次是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语文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段。二问,问家长不认识的字或词,将要学的字、词,一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常丽建议。“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培养自己积极主动、轻松的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最后,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过去掌握的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个苞米。家长可以将这些故事告诉孩子,鼓励他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虽然孩子懂得了复习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却并没有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如: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习认读400个汉字,孩子认为: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记就是了。结果是‘读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常丽建议,在这里,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做好两件事: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脑海里,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字会写了?哪些字还不会?二认真看书。复习时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还可以不时地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因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的确太重要了。一年级作为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重要阶段,需要家长正确地引导与督促,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相信养成良好的习惯肯定会让孩子在学习中受益匪浅。

山西晚报记者 田晓瑛

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初中和小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初中的学习内容之多也远超小学。再加上孩子开始逐渐迈入青春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何顺利完成“小升初”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
A“备”变化:中小学差异巨大
初一新生处于心理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交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可塑性强,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同时,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不少初一新生及家长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
对比初中学习和小学阶段学习,往往有以下这些变化:首先是学习环境变化,功课从单一到繁复。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而中学一下子成了十几门功课,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换了内容,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
其次,老师从“抱着走”到“领着走”。小学班主任一天到晚和学生在一起,老师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学生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保护下前进。而中学,班主任许多事都是布置给班委会,让班委会同学率领大家完成。
小学更多的是就近入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原来就是小伙伴;中学范围可就大了,小伙伴被重新划片分到不同的初中,几个区的学生聚在一个教室里,面孔陌生。同一年级的伙伴来自更大的范围,必须重新选择朋友了。因此,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关系的重新确立,对初一学生而言,是一个新课题。
B“备”心态:自信变得最重要
校园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舞台,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大多同学对新学期充满期待,但也有少数学习困难的同学,对新学期的到来存在某些忧虑甚至恐惧心理。对此,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教师王霞表示:“初中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小学阶段有明显不同,突出表现在这几个方面——认知方面即感知、记忆、思维和注意是变化较明显的;情绪情感方面两极化表现比较大、道德感价值观等社会情感越来越深刻,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自我意识的增强(叛逆)、品德的发展、性意识的发展。”
基于这些特征,她建议:“上学前,可先熟悉一下新校园或附近的学长学姐,了解一些新学校的规章制度,事先进入心理‘磨合期’。”其实,学习的优劣是相对的,衡量的角度一变,状况就会发生改观。因此,这些同学大可不必自卑,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进步就是一百分”只要努力,谁都会是七彩校园中绚丽的一笔。作为家长,多用鼓励与正面的肯定,共情孩子的感受,多倾听,少指责,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减轻负面情绪,切莫轻易给孩子定论“不是读书的料”。与此同时,孩子进入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改变,一味的呵护或训斥都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初中以后,不像小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家长教育子女需要讲出道理,举出事例,而且语言的作用永远没有行为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小学时家长会采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对间接教育更容易接受。
C“备”知识:从“他律”到“自律”
成为初一新生,首先应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王老师解释:“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以‘他律’为主,在生活、学习上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是到了中学,就要逐渐学会自我管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痛苦的,因此更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自律意识也表现在做作业时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习惯,不要看完题目就去寻找答案,不要看完题目就去问别人,不要借助计算器来完成作业,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条件反射,限制自身能力的发展。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挑战性完成作业,不要轻易放弃作业,把经过挑战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好,再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如果抓住了作业环节,学习成绩也就会不断提升。”
在2022年暑假,山西晚报曾推出“我和高考的故事”系列文章,大部分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学习效率”,并提倡注重听课效率。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度过的,王老师认为,学生应该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努力做好课前一切准备。同时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思考与合作研讨;要眼、手、脑、耳并用,充分调动多个器官参与;要学会抓关键、抓重点、记录好的思考方法与疑难问题,课外及时延伸、拓展与解决。当学生牢牢抓住了课堂,学习也就抓住了根本。
在中学阶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初中对于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些主要是以概念、性质为主,所以要求学生夯实基础,做到这一点必须提前预习、课后巩固,清楚认识自己的软肋。比如有的学生几何学得不好,比如有的学生语文作文不好,这时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攻下自己的软肋。”王老师说。
她还补充,学生应当有“三个本”,分别是课堂笔记本、错题记录本及重难点摘抄本。无论做作业还是考试前快速翻阅,养成一个固定的习惯,对于快速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有的学生做题很多但是成效却不显著,这是进入了题海的盲区,此时要挑题去做,做有技巧、出方法的题目。同时,反思能让人进步。错题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们学会反思:哪里犯的错,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D“备”技巧:家长要学会和青春期孩子好好说话
升入初中,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也要进行一个大的转变。对此,太原正面管教培训师、家庭教育专家常丽支招:家长要牢记“四个多一点、四个少一点”。
首先要多给一点动力,少给一点压力。孩子碰到困难,如果家长给的是鼓励,很可能会把阻碍转化为动力。如果家长给的只是责备,那么只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女儿初一时,我常向她打听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班里的××同学,成绩非常优秀,学习显得相对轻松。那言外之意就是:赶超他们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我尝试着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进行分析,鼓励她不要把目标定得太大,一课一课地学扎实、一名一名地往前赶。每次取得的进步都给她很大的鼓励。与此同时,我与学校保持互动,和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孩子的情况,尝试按‘批评两次、表扬一次’的方法,既帮助孩子纠正缺点和不足,又始终让她保有前进的动力和积极性,成效比较明显。”常丽说。
其次是要多一点平等的沟通、交流,少一点埋怨和唠叨。中学阶段的孩子,思想说单纯很单纯,要说复杂也很复杂,所以经常会出现“—根筋”“钻牛角尖”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做家长的不需要叹气也不应该有怨气,回想自己当年,不也是如此过来的吗?重要的是家长要经常抽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例如有时候孩子对老师的批评—时难以接受,口服心不服,我就会抽时间倾听孩子诉说,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到问题所在,到她本人的观点……帮着试探性地做一些分析,适时地也肯定她的一些观点,并及时地指出偏差之处,逐步引导。”当然家长自始至终必须坚守“老师的批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进步”的原则,否则就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意义。有时,我会与孩子玩些“家庭法庭”的游戏,请孩子做法官,让她换位思考,引导作出正确的判断,接受正确的观点。凭借家长的威严,不是平等地参与事件的分析,而是喋喋不休地埋怨或责罚,不见得能取得多大的教育效果。
第三是多给一点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少一些家长的自作主张。许多家长自作主张到新华书店去帮孩子买一大堆的课外训练题,结果到头来孩子根本不愿意去做。说实话,初中阶段确实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课外练习。“但孩子不愿意做,该如何是好呢?通过选择比较,我摘抄了少量典型的课外辅导题,请孩子做一做,并询问孩子,是否帮助她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得到肯定答复以后,告诉她这些辅导题出自何处,请她自己到书店去看看。”这样,可以逐步使孩子“愿意”做一些课外训练题,改“被动”为“主动”,效果也更好。
最后,是多站在学校的角度做孩子的工作,少点以孩子个人为中心的负面教育。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家中玉、掌中宝,任何家长都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受委屈,但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习上、生活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困难,产生一些磨擦,形成一些分歧,这些都是孩子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正常现象,从某种角度看,它们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在对待这种问题上,家长一定要站在学校的角度做孩子的工作,教会孩子学会热爱学校、崇拜教师、关心同学,而不是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继而还当着孩子的面谈一些学校的不足、老师的不对、同学的不是。否则,表面上看似呵护了自己的孩子,实则对孩子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自律人生,无往不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这实实在在是教育的真相。”家长和初一新生可以在开学前,利用时间达到一个质飞跃。

山西晚报记者 田晓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