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商讯 >

叱咤风云:千古一后,彰显文明

时间:2022-10-18 13:21:26 来源:山西晚报

20221018_212c2805dee4cb620804507966dd6f31.jpg

20221018_38c65d11975095619f86f656fc00bf8e.jpg

20221018_385eb93a2a9e56fc8887ece5147f036e.jpg

20221018_94e82851a1dcc938670a5c9e91eaefdf.jpg

20221018_d4175abb94b656cc27d0a959dbf44f76.jpg

大同市博物馆

20221018_1245751b6bc730a53a4ee3568a61cfd6.jpg

文博山西


她是北燕昭成帝冯弘的孙女,
她是北魏辽西郡公冯朗之女,
她是北魏举足轻重的文明太后。
她临朝专政,凸显政治才能;
她锐意改革,尽显过人胆识。
她是大魏之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她,就是千古一后——冯太后。
长风破浪会有时 绝处逢生
从前朝王室之女沦为宫中奴婢,
她“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谁说亡国一定为奴,
日升月落,总有黎明。
一朝为奴 步入殊途
冯太后(442年-490年),作为一位女政治家,虽未留下名字,却不是无名之辈。《魏书》中记载:“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也,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乐浪王氏。”
长乐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冯氏,由冯跋起共经历六代,是北朝史上一个重要的外戚家族。后燕慕容熙统治时期冯跋平定叛乱后即位。公元409年,冯跋改元太平,国号仍为燕,史称北燕。
冯跋执政以来,冯弘为其撑起了半壁江山。元嘉七年(430年),冯跋病逝,冯弘自立为帝,改元太兴。太兴六年(公元43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引兵伐燕,后征索逃往高句丽的冯弘。高句丽把冯弘及其子孙十多人全部杀掉,而北燕王室并未就此灭亡,冯弘的几个儿子逃了出来,其中冯朗一支就归顺了北魏。
出身北燕王室的冯氏,是纯粹的贵族血统:北燕国君冯跋的三弟冯弘是她的祖父。当然,这是在她出生之前。在冯氏出生后,她的家族已归降北魏,父亲冯朗任秦、雍二州刺史。不想,祸从天降,父亲冯朗因案件株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年幼的冯氏被押送到北魏的宫廷做女奴。
目睹血腥,这是她成长过程中的苦难;
罪奴出身,这使她生活的路上难上加难。
两情相悦 沐光而行
北燕虽短,但意义深远。冯弘继承皇位后,为向北魏请罪乞怜,将其女献于世祖掖庭,开启了长乐冯氏和北魏皇室联姻的先例。
《魏书》记载:“冯熙字晋昌,长乐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熙姑先入掖庭,为世祖左昭仪。”由此,冯朗一子为冯熙,世祖左昭仪冯氏则是冯弘之女。
“世祖左昭仪,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抚养教训。”年纪尚幼的冯氏正是由于姑母的抚养教导才得以成人,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精神熏陶。
人生如戏,却不是戏,冯氏出生后的命数就像是戏本。
兴安元年(452年),13岁的拓跋濬即位为帝,是为文成帝。朝廷上短短几月,风云变幻,残酷的宫斗,让冯氏深为触动。从不谙世事到没入宫掖,10岁之余的青春少女直面了政治斗争,更明白了宫中生存的不易。
文成帝登基不久,他就与冯氏一见钟情,封她为贵人,这一年,冯氏10岁。
冯氏非常钦佩拓跋濬不拘民族之别重视汉臣。两人志同道合,感情与日俱增。
冯贵人的飞黄腾达,是从手铸金人成功开始的:北魏皇宫中嫔妃要立为中宫皇后,必须先要手铸金人,若能铸造成功,则视为吉祥如意,若是铸而不成,则不能立为皇后,这在北魏历史上曾是定制。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14岁的冯氏被立为中宫皇后。二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为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李氏被赐死。冯太后作为太子嫡母,对他悉心教养,视若己出,拓跋濬深感快慰。
始料不及,这种偕鸳效鸯的生活不到10年戛然而止,和平六年(465年),拓跋濬英年早逝,年仅25岁。
丧夫之哀,令冯氏痛不欲生,在焚烧御用器物时,睹物思情,自投火中,被左右救起,朝臣目睹了冯氏的真切,大为感动。
这一年,她23岁。经历了生死,也“圈粉”无数。
你予我生命如花 我还你江山如画
所有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
登上北魏拓跋鲜卑的政治舞台,
达到权力巅峰,缔造文明序曲,
新燕盘旋,羽翼烁烁。
铁腕稳局 临朝听政
冯氏辅佐献文帝拓跋弘,成为了皇太后。太原王乙浑欺帝幼母少,嚣张跋扈,祸乱朝纲,冯太后联合大臣密定大策杀掉乙浑,夷灭三族。
公元456年,“太后临朝,自冯氏始也”,冯氏第一次亲自临朝听政前仅18个月,她以高超的政治谋略和铁血的政治手腕,挽救了濒临倾覆的北魏王朝。
皇兴元年(467年)八月,献文帝的妃子李夫人诞下皇子,取名拓跋宏,不久被立为太子。冯氏很喜欢这个长孙,决定不再临朝、不听政事,由献文帝亲政,自己担起抚养皇孙拓跋宏的责任,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
献文帝死后,兰台御史张求想废掉冯太后,策划一场阴谋政变。为了稳定政局,在承明元年(476年),孝文帝拓跋宏即位5年后,冯氏不得不再次临朝听政,成为太皇太后,迈向了她最鼎盛的时段。
全面改革 为民谋利
多年皇宫生活让冯太后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成为了拓跋宏最好的老师。受冯太后言传身教,拓跋宏精通儒家经典,深受汉文化影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
拓跋宏几乎是由皇祖母冯氏一手带大,冯太后既是祖母,也是老师,更是精神支柱,是他统治王朝的强力依靠。
孝文帝太和年间,一次次朝堂争论,一系列改革新政。
太和八年(484年),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北魏孝文帝效仿两汉魏晋旧制下达了“班俸禄”诏书,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名”,北魏皇权得到了鲜明的强化。随后的“均田制”“三长制”,给北魏社会带来重大的变化,加快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冯太后深知儒学的重要性,她力图效仿尧舜之道,儒学治国。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推崇儒学的同时,还废除了谶纬之学。尊孔子、修礼乐、整风俗、兴学校,这足以说明鲜卑文化“汉化”、汉文化“国际化”的发展。
北魏,迎来了另一个崭新的时代。
汉化改革虽不始于冯太后,但她的改革幅度大、触动深,孝文帝全面汉化迁都洛阳无疑都受到冯太后的深刻影响。
守护着寂寞与繁华 江山永固至万年
大同西北镇川乡西寺儿梁山,
古称方山,
这里有来龙有去脉,
这里有山环有水抱,
胡笳汉月,魏陵烟雨;
一陵一堂,一生守护。
夏四月记亥,行幸方山。建永固石室于山上,立碑于石室之庭;又铭太皇太后终制于金册;又起鉴玄殿。——魏书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病逝,享年49岁,谥号文明太皇太后。
孝文帝拓跋宏悲痛欲绝,那个影响他一生的女人终归去了,那个女人跌宕起伏的一生结束了。
他遵照祖母遗愿,丧事从简;为表孝心,他将陵墓规格拓宽六十步,远超之前北魏皇陵三十步的葬礼规格,还在永固陵旁营造寿宫。
那所空着的陵墓,至今犹存,正是“万年堂”。
方山永固陵始建于太和五年,历时八年建成。群山拱列,二水夹流,北依长城大漠,南瞰平城全景。这山巅上的守望,亦是守望她的“平城时代”。
陵园以永固陵为中心,由万年堂、永固石室、思远佛寺、御路等组成。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巍峨雄壮的皇陵气势,“魏陵烟雨”成为“云中八景”之一。方山永固陵在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许一生坎坷寄山水,方山思远万年情。思远佛寺是方山永固陵中重要的建筑,规模宏大,有“山门,第一层平台和踏道,第二层平台和踏道,实心体回廊式塔基基址,僧房基址,佛殿基址。”冯太后在临朝听政期间,修建了很多佛寺,“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四百七十八人。”在冯氏幼年入宫之时,正值主掌政权的常太后及文成帝大兴佛法,后成为妃子的冯氏作出表率,崇信佛法;承明元年(476年),冯太后为献文帝祈福,修造了建明寺;在文成帝开凿“昙曜五窟”后,扩建开凿的第7窟-第10窟,全都属于双窟,宿白先生推测“本期云冈流行开凿双窟的做法,应是当时北魏既有皇帝在位,又有太后临朝的反映。因为此时云冈石窟主要还是皇家工程。自太和之初,冯氏长期摄政之后,北魏亲贵多并称冯氏与孝文二圣。”
佛教自印度传入东土,很早便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冯太后崇信佛教,但正确地平衡了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她于38岁,就登临方山流连忘返:虞舜死后葬于苍梧,娥皇和女英都没有和他合葬,何必非要与夫合葬才显尊贵呢?我百年之后,神灵安放此处。
于是,便有了遗世独立的方山永固陵。
这是对冯太后、孝文帝改革创新精神的解读,亦是拓跋鲜卑族吸收中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
如今的永固陵,或多或少散布着1500多年前的砖瓦构件。时间在泥土里沉降,“富贵万岁”“皇帝万岁”、莲花纹瓦当等,以些微诠释盛大,见证着永固陵的气势恢宏。永固陵出土的多件石雕,永恒地镌刻着一个女子的聪慧美丽和雄才大略,以及北魏王朝的兴盛。
她经历了无数次政治风波,
披荆斩棘,屡化危机,
开创新章,
成为千古一后。
冯氏与孝文共同完成汉化历程,
推进北魏平城时代的封建化,
直至融合强大,
开启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
中国由此走向大唐。

文/文慧 图/李航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wq2giuzqr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