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热点 >

从时光深处走来的珍品

时间:2022-09-30 09:21:38 来源:山西日报

20220930_b6de747131e8d311529ec1feb941d63f.jpg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其诗作《秘色越器》中这样赞咏秘色瓷器。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通过水、土、火简单而又复杂的化学反应,犹如凤凰涅槃一般,焙烧出的艺术珍品,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克伦的新作《瓷器中国》(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以通俗的语言、专业的研究,生动地讲述了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的积淀和璀璨历程,展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怀,为读者了解瓷文化、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全书共分“历史悠久的青瓷”“如雪似冰的白瓷”“深邃俊美的黑瓷”“纯正鲜丽的高温颜色釉瓷器”“多姿多彩的低温颜色釉瓷器”“幽雅清新的釉下彩瓷器”“缤纷灿烂的釉上彩瓷器”“瓷器与文人雅趣”“海上陶瓷之路”9个章节。每个章节以时间线索讲述中国历代名窑瓷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涉及瓷器的釉色、纹样、器形、工艺、文化以及鉴定要点等诸多方面,深入浅出。作者力图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利用文献、科技、工艺等多种手段,对诸多陶瓷史上重要的问题,进行全新且深入的解读,探寻中国陶瓷背后的秘密……
我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因在商代原始瓷器上发现的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在一起烧成高钙质青釉而得名。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小仙坛地区烧制出完全符合现代瓷标准的青瓷制品。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崇尚素雅,以釉色之美见长。到了隋代,白瓷烧制工艺日趋成熟。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就是说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烧制青瓷为主,瓷胎轻薄细腻,釉质温润如玉;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烧制白瓷为主,瓷胎坚实致密,色白如雪,叩之发出金石之声。宋代,名瓷名窑遍及大半个中国,最具代表的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五大名窑,它们各具魅力,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时代特点。元、明、清三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新阶段,造型丰富多样,釉色缤纷华丽,如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瓷,作者都在书中娓娓道来,让人叹为观止。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其制瓷业在中国陶瓷史上举足轻重。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昌南镇创烧出享有“饶玉”之称的青白釉瓷器,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诗人陈志岁的诗文《景德镇》中就形象地描绘出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史:“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写道:“景德镇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历经千年来熊熊窑火的淬砺,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名扬四海,它产生的世界性影响,直接改变了西方人的微观生活方式。现今,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凡尔赛宫、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都收藏了不少景德镇的瓷器。
作为一位行业内的资深专家,作者陈克伦拥有超过40余年专业的陶瓷研究经历,担任过10余年世界顶级博物馆的主管业务的副馆长,策划过数10个举世瞩目的展览,也撰写过大量的专业论文和著作。《瓷器中国》一书即为作者长期陶瓷研究鉴定工作的一次总结,内容权威且兼具普及性,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写给大家的瓷器简史。为了讲好中国瓷器的故事,陈克伦还在书中配以317张高清彩图,均来自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众多海内外知名博物馆的馆藏,每一件瓷器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有些器物深藏博物馆多年,甚至为首次公开,有很强的审美价值,也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对我国古陶瓷研究亦有所助益。
从时光深处走来的陶瓷,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灿烂的符号之一,是受世界敬仰和认可的中国手工艺术生活品。在英文中,“china”译为瓷器,瓷器即中国,可见中国瓷器蜚声世界的巨擘地位。读完《瓷器中国》这本书,仿佛穿越时空,步入荣耀与坎坷交织的千年瓷路,不仅领略到瓷器的独特魅力和风韵、精益求精的精神与工匠的伟大智慧,更极大地提升了华夏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熠熠生辉。

钟芳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wq2giuzqr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