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报道 >

2008-2022:两个孩子与7位“安康妈妈”的14年记忆

时间:2022-04-18 13:20:56 来源:华西都市报

4月12日,马永杰满18岁。这天,伯父马应华在阿坝州松潘县找了一家餐厅,请来十余位亲人,大家围坐在一起,为马永杰点亮蜡烛,唱响生日歌。

这是13年来,马永杰第一次单独过生日。以往,他都在双流安康家园,和4月出生的小伙伴一起过集体生日。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刚满4岁的马永杰先后被送到山东日照、成都双流的安康家园生活、学习。从4岁到18岁,从山东到四川,在至少7位“安康妈妈”的接力照顾下,马永杰长大了。就在过18岁生日的前两天,他和另一位小伙伴张明皓离开了双流安康家园,回到了各自的家。两位年龄最小孩子的离开,也标志着存续13年之久的安康家园结束了历史使命。

聚会上,马永杰告诉亲人们,他想当兵,保家卫国。

1

山东妈妈住客厅

24小时围着六个孩子转

时光倒流回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有关方面的倡议和帮助下,712名孩子被分批转移到山东日照安康家园、北京私立树人·瑞贝学校以及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学习生活,当时最大的孩子19岁,最小的不满4岁。

山东安康家园位于日照这座海滨城市,由日照钢铁集团公司新竣工的5幢职工宿舍楼改造而成,距离海边只有10来分钟的车程。

马永杰说,在这个家里,他有两个妈妈、五个兄弟。两个妈妈,一个叫李向南,一个叫胡翠萍。五个兄弟分别是张明皓、邱泽浩、宋志瑞、曾佳俐和周武品。

海边的生活,孩子们记忆模糊,他们只记得,“安康妈妈”经常带他们去海边,他们在海岸线上奔跑,在海水里踩来踩去,捡沙滩上的贝壳。

一套三居室是他们的“家”,孩子们住房间里,妈妈们住客厅。孩子都小,又语言不通,“家”里经常上演哭闹“大合唱”。每天,李向南和胡翠萍24小时陪着孩子们,给他们喂饭,换尿湿的裤子。

渐渐地,孩子们也喜欢上这两位妈妈。一天,李向南发烧了,有孩子凑上来,踮着脚用手背摸她的额头,还关切地问:“李妈妈,您病了?”其他的孩子,有的扶着她的肩,有的轻捶她的背。

相处一年,转眼就是离别。站台上,李向南抱着马永杰不肯松手,或许意识到了什么,突然间,马永杰也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大哭起来。

火车载着山东亲人们的牵挂,翻山越岭,将孩子们送回了四川成都。

2

孩子只爱吃土豆

妈妈们轮番出招纠正偏食

2009年8月26日,672名孩子齐聚双流安康家园。马永杰最矮最瘦,安安静静。张明皓年龄最小,却最调皮。

“安康妈妈”艾艳带着马永杰和张明皓来到寝室,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的家,我是你们的妈妈,以后你们要听我的话!”两个孩子太小,晚上,艾艳就陪着他们睡觉,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

一个最小,一个最矮,安康家园的“爸爸”“妈妈”们情不自禁地把爱的天平向这两个孩子倾斜。

土豆,带给马永杰的是味觉上的超级体验。于是,他只吃土豆。为此,安康家园上演了一场“纠正土豆偏食战”。

艾艳“妈妈”担心马永杰营养不良,便给他讲道理,每次打饭都要给他打一个土豆以外的菜,看着他吃下去。苑爱英“妈妈”激励他:“你个子长到宋志瑞那么高,我就给你买一个更高级的玩具。”食堂打饭的阿姨,也会把烧土豆中最好的排骨舀给马永杰……

周末,艾艳和苑爱英有时会接孩子们回家,包饺子给他们吃,苑爱英的丈夫给他们做土豆烧肉、粉蒸排骨、梅菜扣肉等美食。

现在,马永杰什么菜都吃,身高也蹿到了1米73,这让苑爱英惊叹“真是个奇迹”!

3

对妈妈的依恋

七天大假没耍完提前回“家”

在爱的滋养下,马永杰对安康家园和妈妈们充满了依恋,张明皓则学会了分享。

艾艳说,有一年国庆节放了七天假,马永杰和张明皓都回了老家。没过几天,她接到马永杰伯父的电话,说孩子想她了,想回“家”。无奈,艾艳只好把他接到家里照顾。

小时候,马永杰不会做题就要哭鼻子。苑爱英让他先哭一会儿,再问他:“你哭了这么久了,那道题哭会了没?”

马永杰摇摇头,她顺势引导:“既然哭不会,就别哭了,向阿姨、老师或同学请教吧!”

苑爱英发现,马永杰看书速度特别快,她一度怀疑他是不是在敷衍了事,于是叫他复述书上的内容,“哟,他还真能回答得上来。”

阅读量大,让马永杰写的作文更生动。

在苑爱英的家里,珍藏着马永杰和张明皓在母亲节写给她的卡片,以及一个马永杰丢弃在洗衣房的作文本。

卡片上,张明皓写道:“在我的心目中,您早已是我的母亲。”

马永杰则写道:“我和张明皓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安康家园的阿姨便是第二个哺育我的母亲。永世难忘的是五年级带我们的苑阿姨,她教会了我许多不能理解的难题,教会了我如何用洗衣机……我的这张纸,虽然不是千金,但寄托着我对苑阿姨的祝福。”

在作文里,马永杰记录了母亲节那天他给苑爱英买礼物的故事。那天,他带了40元钱出门,逛遍了超市,最终看中一个有着好看花纹的小包包。可是,老板要价60元。

从60元到50元,从50元到45元,最后以40元成交,不爱说话的马永杰和老板一个劲儿地砍价,经过三个回合后终于如愿以偿。最后,他写道:“这个星期过得真愉快,我高兴极了。”

4

对妈妈的报答

长大后当兵保家卫国

孩子们一天天长高,也变得懂事起来。

在马永杰那个作文本里,他写下了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能为祖国母亲奉献的军人。我从小就想做一名军人,直到现在都非常想,连做梦都很想。”

安康家园的电脑里,保留着一张张明皓的照片,小小的他戴着大大的军帽,站在两个军人中间敬礼。相框上写着他的心声:我也想当一名战士。

当兵,是马永杰和张明皓共同的理想。或许,这也代表了一批安康家园孩子的理想。

有人说,孩子们想当兵,或许是受到了园长胡源忠的影响。

胡源忠有近二十年军龄,曾是女子特警队的擒拿格斗教练。孩子们成长期间,他教孩子们练武术,不时带他们到军营互动,对家园的管理也用上了部队的那一套。安康家园的孩子们长大后,有30多个人从军,有驻守在西藏的边防战士,也有参加过朱日和阅兵的战士。

张明皓告诉记者,他计划上大学后申请保留学籍,入伍当一名边防战士,因为那样的人生“很刺激”。马永杰认为部队会让他的生活更自律,他想磨练一下自己。未来,他或许会创业,想拥有一个轰轰烈烈的人生。

5

妈妈的祝福

愿孩子们一生顺顺利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曾经,672名孩子齐聚双流安康家园,上百位“安康妈妈”抚育着他们长大,再目送他们陆续离开。

这种有序流动,让每个孩子可能会经历多个“安康妈妈”。以马永杰和张明皓为例,在14年里,他们至少经历了7位“安康妈妈”。每一任接力的“安康妈妈”都要花一些心思,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李向南选择了“公平”这个工具,每次分苹果都让最小的孩子先拿;苑爱英选择了学习育儿知识,想用最对的方法教育孩子;王芳则假装耳朵不好,故意用错误的表达引导孩子来纠正她,和她说说话……

14年来,安康妈妈们用爱牵着孩子们的手,陪伴他们成长。

孩子们长大了,“安康妈妈”们日渐苍老,9位“安康妈妈”已退休。

长大后,我就离开了你。

送别时,“安康妈妈”李书曼祝福每一个离开的安康孩子在今后的学业和生活中都顺顺利利,也希望孩子们常回家看看。

曲终,人不散。

节假日,妈妈们会收到不同孩子的问候。孩子们在结婚、生子等大事时,会向“安康妈妈”们汇报,有时也邀请她们见证自己的幸福时刻。

那段“安康妈妈”的经历,不仅温暖着孩子们,也丰富着“安康妈妈”的人生。

每每与人讲起自己曾在安康家园工作的往事,苑爱英都会收获来自对方崇敬的目光。

那一刻,她觉得这一生,值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邹阿江 刘秋凤 实习生 徐瑛蔓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