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基金 >

沃野良田里的好“丰景”

时间:2022-05-31 13:22:46 来源:晋中日报

梁家墕乡茹泊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本报记者 刘勇 摄

春夏之交农事忙。近日,记者走进灵石县梁家墕乡,放眼望去,一片片平整开阔的土地顺着地势呈梯状依次排开,便于机械化作业的道路四通八达,蓝天白云下,乡村良田美景尽收眼底。

从零散小地变为平整阔地,从贫瘠荒地开发为高肥良田,经过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昔日的荒芜土地,如今华丽蜕变为群众口中的致富良田,成了村民们抢手的“香饽饽”。

位于灵石县西部山区的梁家墕乡,地块小、坡地多,全乡2亩以下零散地块占70%以上,且以坡地为主,还有很多三分、五分的微地块。这样的农业种植环境,导致机械化程度低,仅有40%的耕地能实现机械化作业。与此同时,全乡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多以老年人为主,土地撂荒严重。

为破解投入高、产出低的现实困境,梁家墕乡新一届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市“484”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矩阵、县“12245”农业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展思路,聚焦地块小坡地多、机械化程度低、撂荒严重、收益低“四个问题”,优化定主体、选地、流转、施工、经营“五个流程”,连续两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实现增加粮食产量、增强抗灾能力、增进土地流转、增强农技推广、增强产业基础、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益“六个效果”,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按照县深改委《关于鼓励和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建设项目的办法(试行)》文件精神,我们紧扣‘谁种地、谁造地’核心思路,优化完善了主体参与选地、流转、施工、经营的工作机制。”梁家墕乡党委书记张英杰介绍,为了保证项目延续性,确定实力较强的佑丞种养合作社继续作为建设和经营主体,全过程参与各流程环节,克服了过去造地、种地“两张皮”问题。在选地上,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在茹泊和南泊两个村,总面积2465.48亩,总投资769.5万元。

为不耽误农时,去年12月农闲时,乡党委按照每亩260元的价格流转耕地1958亩,并按每亩50元的价格流转荒山坡地2000亩,为后续发展提前储备资源。

为进一步增产增效,合作社在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推进的同时,追加投资230万元超标准施工,超范围整理耕地300亩,最大限度减少地棱地畔,增加耕地近200亩,并整修拓宽了所有田间道路。在经营上,依托高粱亩产高、单价高的种植优势,按照“五年打造万亩优质高粱基地”的目标,本着集中连片的原则,采用“流转+托管”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未流转土地农户种植理念由玉米到高粱有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

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经营“456”体系,成果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据梁家墕乡党委书记张英杰介绍,通过连续两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量增加了,亩产平均增加300斤;抗灾能力增强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摇身一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群众的干劲儿更足了;土地流转增进了,连续两年,3个村共流转耕地2993亩,占到耕地总数的60%以上;农技推广增强了,机械化水平由以前的不足40%达到现在的100%,大大节省了人力;产业基础增强了,通过整修田间道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便耕、种、收作业,助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农民群众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大受益者。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增加了农民、村集体收益,通过合作社现有的经营模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年产值可达500余万元,带动农户增收80余万元。以茹泊村为例,土地流转后今年村集体收益增加16万元。“粮田”变“良田”,村民喜笑颜开:“我们这地是越种越开心,越种越得劲儿。”

现如今,在梁家墕乡,广袤无垠的沃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乡党委、乡政府将继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以大户流转经营为依托,以打造万亩优质高粱基地为目标,走出一条适合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农业有看头、农村有奔头、农民有甜头。

本报记者 郭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