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阳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阳泉代市长刘文华代表阳泉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2年,阳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各项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国、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1.在保障煤炭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做好稳产保供工作,加快西上庄、坤宁、同意、兴发等煤矿项目建设,完成66处智能化工作面建设,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稳定在80%以上。推进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加快车城网项目建设,带动全域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及相关产业发展,打造“智车之城”。
2.滚动推进服务业10大重点项目,支持中电数字产业园、智创城7号、“阳泉记忆· 1947”文化园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主体集聚。做强“四种经济”。着力发展楼宇经济,盘活闲置楼宇资源。着力发展商圈经济,推进天桥商圈改造,提升滨河商圈品质,打造万达-奥特莱斯新兴商圈。着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开通天津港货运专线。发展文旅康养。
3.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加快形成数量多、结构优、活力足的市场主体体系,今年市场主体增加1.5万户以上。大力支持特色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旅康养示范区、双创园区建设,布局建设一批乡村e镇,加快建设网络流量平台,促进市场主体集聚发展。着力完善政策支撑。全面梳理国省和阳泉市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减费降税、惠企纾困等政策,打好服务市场主体的政策组合拳。
4.围绕交通能源、生态治理、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持续谋划更多影响大、带动强、质量高、效益佳的好项目。做实重点工程。实施7大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推进龙华口调水工程,实施好市中心医院新建、市三院改扩建、市殡仪馆迁建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
5.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专业化重组,全面跨过“生存线”、迈向“发展线”。持续深化“双阳”战略,一如既往支持华阳集团转型发展。加大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力度,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推动财税金融改革,巩固传统财源稳定收入,培植新兴产业和市场主体等新税源。
6.新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70家。提升创新平台发展能级。深化省校合作,建设“12大基地”。推动智创城7号升级为国家级双创平台,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升级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年内新培育5家省级创新平台、10家市级创新平台。
7.制定阳泉行动计划,建立与太原等4市、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在融入一体化格局中力争先发、抢抓先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交通、物流、生产配套、人才服务、农产品供应、文旅康养6大节点建设行动。
8.加快城市更新,实施142个老旧小区改造和雨污分流、供水供热老旧管网改造,推进30年以上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高标准农田5.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2.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4.6亿斤以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完成农村改厕1万户以上,打造3个美丽乡村连片示范片。
9.做实全市基础能耗、碳排放数据摸底收集工作,科学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精细化防污治污。实施老窑水污染治理和废弃钻井、取水井封井回填工程,打造地下水治理修复全国典型。全域化修复生态。开展3000亩黄河流域废弃露天矿山、68处高铁高速沿线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完成6万亩营造林绿化、1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
10.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努力创建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市。倾力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不断完善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方面的能力,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固防线。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
2022-02-21
2022-02-21
2022-02-21
2022-02-21
2022-02-21
2022-02-21
2022-02-20
2022-02-20
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