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商讯 >

8000亿元政策性信贷驰援 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如何?

时间:2022-06-03 12:46: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新经纬 作者:王蕾

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接受中新经纬研究院采访时表示,基建是政策性金融长期支持的主要领域之一,8000亿元虽然规模不大,但边际效应明显。

二、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或将进一步加快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提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

为支持基建投资,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一揽子政策》),要求财政政策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并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一揽子政策》还要求,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其中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此外,还提出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贷款投放、延长贷款期限;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的发行量为2.03万亿元,6月底前基本发完已经下达的3.45万亿元,意味着6月单月的新增专项债发行量将在1.4万亿元左右。天量专项债发行带来的资金增量将对二三季度政府性基金的收入下滑起到较好的缓释作用。同时,基础设施REITs、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创新工具盘活存量有望为基建投资提供增量资金。

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和具备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的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

“与公募REITs一样,PPP模式有助于盘活存量基建投资,进而为地方政府投资新的基建项目贡献资金。但鉴于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央企国企参与面临的政策约束、以及民企作为社会资本方的积极性较弱,PPP模式更好支持基建投资还需要完善政策、加强引导、也需要时间。”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说。

“在基建支持政策不断加力的预期下,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或将进一步加快,高点可能在15%左右,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明明说,从今年上半年专项债的投向情况看,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的投资弹性较大,但老基建的逆周期属性更强,稳增长压力过后可能持续性不强。新能源和数字新基建具备较强的战略意义,契合一揽子措施的诸多方向,长期前景更好。

基建投资保持良好势头还取决于地方财力等

连平认为,今年财政投入总量较大,约有3万亿元专项债撬动三倍以上的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不过,未来基建增长要保持住良好势头,则更多取决于下半年社会资金能否快速跟进投入,以及地方政府财力状况。

“目前地方政府财力受到两方面制约,一是土地拍卖,今年1—4月份土拍情况应该说是比较困难的,拍卖收入比去年减少了30%左右;二是和地方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城投债发行状况,当前看来也不理想。”连平说,“下一阶段需要更多政策推动城投债和土地拍卖市场进一步恢复生机,若这两个市场三季度后能平稳恢复,地方政府财力会在下半年得到持续改善,叠加专项债发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一系列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下半年保持较快增长就有保障。”

钟正生亦表示,此前数据显示土地一级市场仍显低迷,若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短期继续下滑,将拖累其对基建投资的支持。未来要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是否会适度松动。基建投资虽由政府主导,但真正来源于财政的资金(包括专项债投向基建的部分)长期占比不足两成,另外八成配套资金主要靠融资平台和项目公司筹集。

“中长期看,基建投资在供给和需求两侧将发挥更重要地位。此前,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定调将提振市场对稳增长的信心。”钟正生说,不过目前来看,资金预计还将是掣肘基建反弹的关键约束,要关注后续政策如何细化、落实,还要关注基建投资回报要算综合账能否突破专项债监管的收益自求平衡这一核心要求、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会否适度松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