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商讯 >

拿下“最难建造隧道”

时间:2022-02-24 09:21:49 来源:山西日报


“当时看现场,一个大溶腔,水压高、流量大,管子里、打孔里喷涌而出的全是水雾,中国隧道建设没有遇到过这么大水,施工受阻。”时任中铁十二局集团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项目总工程师的骆文学和技术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说,“齐岳山隧道全长10528米,隧道通过15条断层、3条暗河,存在突水、突泥等高风险问题。我们拿着500多米长的钢筋往下探,探不到溶洞的底部。这样的溶腔在建设中遇到180多处,隧道内部都打成迷宫了。”就是这条风险等级高、建设难度大的隧道建设项目,被中铁十二局集团历时六年成功“拿下”,为中国攻克艰险山区世界级岩溶隧道修建提供了技术支持,书写了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史上新篇章。
齐岳山隧道是宜万铁路159座隧道中的一座,属Ⅰ级风险隧道,宜万铁路建设开辟了一条紧密联系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的钢铁运输通道。“齐岳山隧道几乎全部处在可溶岩地层,最大涌水量能达到74.3万立方米/天,施工难度非常大。”骆文学说。面对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骆文学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对齐岳山隧道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细致调研,不断调整施工方案。
“我们先是打了很多孔,探究到底是一个什么形状,直接攻克它成本太高、风险比较大,我们就采取绕行方法,先绕过去随后再去处置它。”隧道里,阴暗、潮湿的工作环境,错综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突水、突泥隐患,考验着每一位参建人员的意志力。在骆文学记忆里,“有一次溶腔突然冒水,大家快速往外撤离,水瞬间没过脚面,还没跑出200米就跑不动了。还好那次水不是很大,要不然……”那次涌水后,30多米隧道被淹没,大家几个月的辛苦付之东流。抢险自救、恢复生产的过程中,骆文学与团队认真研究围岩结构和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从中寻找突破口。施工地探(测),利用综合技术手段确定岩溶具体情况。再根据分析去判断怎么处置,先后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技术理论和体系。
“12个月掘进12米就是发生在这里的真实故事。短短10.5公里的隧道,各参建单位用了6年时间才实现贯通。”骆文学说,在实践中,他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压富水长大铁路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不仅能够实现高压水安全释放,还能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这个项目针对铁路山岭隧道建设遇到的高压富水岩溶与断裂带突泥突水风险高、饱和富水砂层稳定性不易控制等施工难题,积极展开研究和攻关,实现了我国铁路高压富水隧道建造技术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为释能降压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信息化精准注浆关键技术提出及推广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据了解,自齐岳山隧道胜利贯通后,这一成果又先后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厦深铁路梁山隧道、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等450多座铁路隧道工程,中铁十二局集团攻克了大量世界性技术难题,累计建成铁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00公里,为我国高压富水长大铁路隧道在保障工程安全、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等方面打造了成功样板。

耿倩 沈佳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