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清廉乡风扑面来——郊区纪委监委“清廉乡村”创建工作纪实

时间:2021-12-14 09:21:25 来源:阳泉日报

深秋时节的郊区旧街乡南沟村,重峦叠嶂,草木葱茏;整治一新的南沟河如丝带般缠绕在半山腰,流水淙淙,波光粼粼,流溢出希望和梦想。

“你看,河道变样了吧!整治了一年多哩!”南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润红忙不迭地给记者介绍,“我们的河道整治工程可以说是花了最少的钱,办了最大的事。这多亏了‘两清单双闭环’工作法和重大事项‘听证+议标’工作法,村里干什么事,都是敞敞亮亮的!”

“两清单”是指以权力运行体系为依据的“权力清单”和以监督为目的的“负面行为监督清单”,“双闭环”是指权力运行工作闭环和完善提升工作闭环。南沟村的村级权力清单有3大项28条,包括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等,制定得非常详细,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负面行为监督清单有16项,罗列出需要公开监督的“敏感”事项,划出不可僭越的“红线”。同时,对重大事项听证、议标、设备采购等关键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力促权力运行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闫润红说,村里投资40万元的河道整治工程就是严格按照重大事项“听证+议标”工作法来实施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包村干部、纪检干部、法律顾问、专业人士共30多人组成评议组,对招投标的全过程进行评议和监督,确保每一个细节符合规定、每一分钱用在紧要处。

“这对村干部来说是一种监督,对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参与。我们清白了,群众也明白了。”对于这两项工作法的成效,闫润红十分满意。

“不论大事小情,我们都有参与权和决策权,程序公开透明,村里的事就好办了。”村民王海东告诉记者。

创建“清廉郊区”,构建有效覆盖的基层监督体系是阳泉郊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续巩固农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今年9月,市委书记雷健坤在南沟村调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时强调,“清廉乡村”建设要与推动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高度融合;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师旭明在调研时提出,要着眼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清廉阳泉”。郊区纪委监委紧扣上级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借鉴先进经验,打造特色品牌,开展了干部清正、村事清爽、村民清楚、干群清和、乡风清朴的“清廉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建设“清廉乡村”的“郊区经验”。

“村级组织换届完成后,书记、主任‘一肩挑’,权力更加集中,村务决策和实施容易产生‘一言堂’现象。我们开展‘清廉郊区’建设,就是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通过严格的制度、公开的做法、不折不扣的执行,绘就乡村振兴‘清廉底色’,实现农村全面善治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发展。”郊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文杰说。

为将“清廉郊区”创建持续引向深入,郊区纪委监委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创清廉乡村、促基层治理、助乡村振兴“五清”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委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各乡镇具体实施的包联责任制;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对创建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围绕“创什么、如何创、创成甚”展开交流讨论;着力寻找“星级党组织”创建、挖掘文化内涵、惩治微腐败等“小切口”,全方位推动“清廉乡村”标准化建设取得大成效。

创建工作中,各乡镇、村、社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初步探索形成了十条“郊区经验”,分别为:“两清单双闭环”工作法,重大事项“听证+议标”工作法,“规矩农村”工作法,“3+3”干群双向监督工作法,“三制促三治”工作法,“交账大会”兑现工作法,“道德超市”积分兑换工作法,“干群聊事”工作法,乡镇纪委“清廉问诊”工作法,纪委引导下的“银村合作授信”工作法。

“十条经验”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为目标,全部为实打实的村务管理“教科书”:上荫营社区后沟村党支部运用“3+3”干群双向监督模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使“荫营古镇”项目顺利实施;下五渡村通过推行“三制促三治”工作法,引进精雕晶彩5D艺术高新技术项目;程庄村在推进移风易俗的同时,积极创办捞儿山服装加工厂,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就业难题。“清廉乡村”建设,为这些村子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提供了“引擎”。

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和权力运行的薄弱环节,就是“清廉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乡镇纪委“清廉问诊”工作法采用中医“望闻问切”手法,对达不到70分标准的村集体进行“清廉问诊”,先诊断村干部“病根”,然后“对症下药”,通过提醒谈话、组织约谈、提出建议等方式,精准治疗“带病”干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如何做到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平坦镇桃林沟、辛兴等村通过与村民聊事的方式,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就拿俺村的‘干群聊事’来说,俺们每个月都能有固定时间跟村干部面对面唠嗑。”辛兴村村民任文祥扳着手指给记者数念着自己参加“干群聊事”的经历,“10月15日的‘聊事’中,俺们几个人提出了10月初那场大雨造成的房屋损毁问题,村干部问得很仔细,落实得很利索,没几天就给我们解决了。”

“清廉乡村”标准化建设,为郊区大地送来了习习清风。在这场乡村振兴的夯基实践中,通过试点打造,使干部清正得到有效保障,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村级决策更加民主透明,干群关系日趋和谐稳定,乡风民风日渐清朴文明,产业发展逐步壮大升级。这些做法和质效,初步形成“清廉郊区”创建的五大品牌。

——红色引领下的“南沟精神”

在“身先士卒、敢打敢拼、严于律己、甘于奉献”新时代南沟精神引领下,南沟村以干部清正、村事清爽、村民清楚、干群清和、乡风清朴为目标,坚持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同步发展,使这个偏远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道德号召下的“后沟经验”

11月1日,荫营镇上荫营社区后沟村村民聂桃林来到村委会,领取10月份的“道德积分”兑换的奖品。聂桃林说,如今村民们争相比拼自家的道德积分,好人好事多了,歪风邪气少了,待在村里,整个人都觉得清爽了许多!

“道德积分挺好的,俺们村的风气越来越好了。”

去年以来,后沟村党支部建立“道德超市”,以美德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激发内生动力,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以“清廉乡村”建设助推荫营古镇项目的实施,股份合作社成员全体签字,成功贷款500万元,使后沟发展迈入快车道。

“‘清廉乡村’建设给我们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村里干点事也顺畅了。”后沟村党支部书记史双义说。

——规矩制约下的“固庄模式”

2019年7月的一天,河底镇固庄村一位村民把自家的宠物狗放到小区外头。这一举动违反了村里的《养犬管理规定》。村委会在详细核实后作出处理决定:停发该村民夫妻一年的养老金和福利待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给我们固庄村带来了文明、带来了红利。”固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三虎说。

村民守规矩,村干部同样得守规矩。固庄村每年年底的“交账会”,就是村民监督村干部的最好方式。一年下来,花了多少钱、干得怎么样,村“两委”给村民交账,敞开口子接受村民问询;村民评一评、议一议,有什么疑问还可以当场提出。

“我最关心村里的经济发展,每年都要问一些相关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我们股民的切身利益。”村民张秋风说,他每年都来参加交账会,全面了解村里的情况,自己的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也得到了保障。

近年来,固庄村以规矩立村,以规矩管人管事,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制度大家定、制度大家守,“规矩治村”成为固庄村“清廉乡村”标准化建设的鲜明特色。

——乡俗改变下的“程庄样板”

弘扬清风正气,摒弃陈规陋习。近年来,河底镇程庄村结合“清廉乡村”建设工作,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设立移风易俗大厅,对婚丧嫁娶办事标准、用餐标准等进行规范,在移风易俗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我们规定了‘三不’,也就是不放炮、不破孝、不请乐班,提倡文明节俭。”程庄村党支部书记程小白说,村里规定,婚丧事宴席在10桌以内,每桌饭菜标准不超280元,烟酒不超20元,礼金最高50元。在一系列措施的催化下,文明嫁娶、厚养薄葬逐渐成为村民的共识。

“定下的制度,咱就要遵守,给自己省了钱,村里风气也好啦。”村民梁贵珍说。

风气正,民心顺,村内干事才有谱。现在,程庄村正着手设计制作捞儿山景区大型雕塑《祈子归》,准备在文旅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

——家风涵养下的“咀子上文化”

近年来,西南舁乡咀子上村以弘扬廉政文化为突破口,先后建起主题广场、清廉文化展馆等,“清廉乡村”建设在家风家教的涵养下独树一帜。同时,以“清廉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村民就业有了新路,乡村振兴有了基础。

“俺的农家乐里有各种家风家教的图样,就连菜名也和家风有关呢!”看着满屋子的文化元素,村民李小花笑盈盈地说:“客人来了都说好呢!”

依托先贤廉政文化,咀子上村陆续开发了知青大院、官印山、红色纪念馆等景点,打造了山楂花节、黑玉米采摘节等旅游节,给这里带来了高涨的人气和发展的喜气。

“开展‘清廉乡村’标准化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是构筑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使命驱动。”文杰说,“下一步,郊区纪委监委将在市委、市纪委监委的坚强领导下,抓重点、选亮点、破难点,全方位推动‘清廉乡村’标准化建设,为‘清廉阳泉’建设提供郊区经验和郊区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