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报道 >

孟养玉年画作品展亮相山西考古博物馆

时间:2022-01-21 13:21:21 来源:山西晚报

20220121_40baed0faf059d5d6cfb194efdcdf60a.jpg

20220121_a485d68d9341e7bb0564392f06723df8.jpg


“感谢山西晚报·文博山西,率先刊登了孟养玉先生的年画作品,才促成了今天的展览。”1月20日,“在希望的田野上——孟养玉年画作品展”亮相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幕式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诚挚发言,讲述了该展览举办始末。文博山西“牵线做媒”,将山西本土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惠及大众,本次展览也是一次有益的开拓和尝试。
 年画,寻常百姓家的“欢喜”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和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喜迎新岁、节日必备的艺术品,可以说就是寻常百姓家过年时的精气神,那一幅幅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的图片,就是中国人心中最质朴的“欢喜”。
2021年1月31日,山西晚报·文博山西推送了一篇名为《春节的另一种表达:年画,呈现中国人美好生活》的文章,呈现了山西知名艺术家孟养玉先生创作的年画作品,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网友们满满的回忆,也引起了山西考古博物馆的关注。时隔一年,又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这些年画作品“跳”出荧屏,搬到了大众眼前。本次展览,展示了孟养玉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创作出版的13组19幅年画作品,展出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时代特征鲜明,蕴涵着极其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先给奶奶吃》《姑嫂情》等作品中还体现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劳勇敢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的主题。特别是《十二月花开致富忙》这组作品还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发家致富的新貌,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
展览现场,展厅内的布景仿照成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庭装修风格,展柜里一件件老物件也唤起了我们怀旧的情愫和时代记忆,一进展厅,仿佛回到过去。据策展人崔炳杰介绍,就是想通过这样一场展览,烘托浓浓的年味儿,为此展厅内的窗花还是邀请了很多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特意创作的。
孟养玉,1934年出生于山西文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被中国文联授予“1999—2000中国百杰画家”称号,2011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德艺双馨”》荣誉,被吕梁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在近7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其作品年画24种、小人书13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在全国的新华书店发行,印数高达千万张(册)。出版有《孟养玉画集》两册,其艺术成就被载入了“世界名人录”和“山西美术史”等史册。展览现场,老先生也非常动情地表示,没想到这些年画作品时隔多年之后,还能受到大家关注,“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要出版发行一幅年画作品,不论是投稿、约稿,还是组织创作,都是由出版社主持审稿,定稿,编制印刷《年画缩样》,下发到各地新华书店开始征订,根据群众的喜爱、兴趣和想要的作品,汇总数量后,才能决定出版发行,进入腊月后开始在新华书店公开销售。曾经这些小小的年画作品,能得到老百姓的喜欢和认可是一种愉悦,而时隔五六十年,能再次走进大家的视线,受到现在年轻人的喜欢,这真的是一种幸福。”
年画“娃娃”原景再现经典画面
在展览的年画作品中,能深切感受大家对时代记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生动刻画了百姓生活,作品温润心灵。展厅正中央,用KT版呈现了一组娃娃们过节点灯、玩耍的画面,这是孟养玉创作于1975年的作品,更难得的是,那些年画中的“娃娃”也来到了现场,按照当年的模样,原景再现经典画面。
这幅作品名为《万盏花灯连北京》,画面中,许多孩子凑在一起,举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好不欢乐。而在画面另一侧,一个胖墩墩的红领巾男孩蹲着点爆竹,另一个稍小的孩子则捂着耳朵,满眼期待地看着……这样的画面,是不是让你顿觉美好?展览现场,昔日的两个孩子也来到了现场。“画面上,捂耳朵的是我,点爆竹的是我表哥,当时我们一个5岁,一个7岁,这就是一件真实的事情,父亲最后用绘画作品记录了下来,还画到了年画里。”时隔47年,“捂耳朵”的孟甜和“点爆竹”的表哥在展览现场重新见到了这些画面,二人难掩回忆,满面笑容。
在大家的提议下,孟甜和表哥王之激再现儿时的动作,也成为展览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次展览将展示到3月20日,如果你也想去一同感受浓浓的年味,就不妨到山西考古博物馆里逛一逛,过一个充满文化和浓情色彩的中国年。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