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事评论 >

全面改革形成最大利好

时间:2014-08-11 16:03:39 来源:人民日报

制图:张芳曼

新常态是不是意味着滑坡和退步?潜藏的风险会不会爆发?中国经济的新机会在哪里?

前文回顾

8月4日本版刊发“新常态平常心”系列报道第一篇《新常态,新在哪?》。

报道认为,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报道认为,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总体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面对种种变化,悲观者满心担忧:增长速度下来了,是不是意味着滑坡和退步?潜藏的风险会不会爆发,能应对得了吗?已经高速发展30多年了,中国经济未来还有机会吗?

然而,在80后重庆小伙周冯锐铖眼中,新常态却是另一道风景。

“我们去年开始创业,主要针对办公楼做节能改造。节能环保是经济发展大方向,目前我们正在洽谈的储备客户有10多家,市场前景很不错!”

相同的话题,不同的感受,究竟应当怎样看待新常态?

不是退步,是进步

用全面眼光看新常态,中国经济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上半年,7.4%。当这一近年来几乎最低的经济增速数字公布后,各方反应更多是淡定和从容。因为,在这份经济半年报中,除了增长速度,人们还能读出更精彩的内容。

——物价水平稳定,就业形势较好,民生继续改善……不再是一味地高速奔跑,中国经济步伐更稳健。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种种失衡逐渐扭转,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

——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坚持区间调控,突出定向调控,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复杂形势下没有强刺激,创新调控激发更多内生动力。

“什么是退步?什么是进步?关键看用什么标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新常态下,不能单纯只从速度看经济,而要用综合指标来衡量。用全面眼光看新常态,中国经济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新常态是“富态”。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资极为短缺,百姓温饱不足。在彼时的“窘态”下,要摆脱贫穷,后来居上,就必须奋起直追,全力加速。因此,运用各种条件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然而,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体量已今非昔比。如今,一年的经济增量,就相当于20年前的全年经济总量。由于总量和基数变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在保就业、惠民生方面的效应也明显增大。所以,如今的中国经济,已不必再“纠结”于速度,而是站在更高层次发展平台上,在提质增效、换挡升级方面有更多追求。

新常态是“优态”。

30多年高速增长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出现质量不高、结构失衡、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化解这些弊病,正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重要使命。

潘建成如此描绘新常态下的发展图景:经济增长将更平稳,由于更多依赖稳定的消费需求拉动,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经济质量将更提升,表现为资源环境将得到更有效保护,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保障趋于完善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则认为,新常态下,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应有新的关系,在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现“六可”质量目标,即“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

新常态是“活态”。

经济活力,从根源上来自市场微观基础。新常态下,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积蓄更强内生动力。营改增试点以来,减税总规模已超2600亿元;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93.95万户,增长16.71%;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大幅增加受惠面……简政放权等改革的有力推进,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