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IT科技 >

绿色田野尽欢歌——高平市特色农业发展步履坚实

时间:2015-02-06 11:20:32 来源:互联网

绿色田野尽欢歌——高平市特色农业发展步履坚实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近年来,高平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蜕变,经营模式也正向着多元化、集约化大踏步前进,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农村发展日新月异。

用工业发展的思路发展农业,用商业运作的理念经营农业,以产业化凸显地方特色,这是高平市发展特色农业的成功经验。现在,高平市已形成生猪、果蔬、小杂粮等多个产业链,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

循环经济链壮大生猪产业

户外滴水成冰,棚内却是温暖如春。走进我市华康猪业有限公司,在节能环保猪舍内,气味比之散养户的圈棚清新了很多,猪仔个个活蹦乱跳,生猪头头膘肥体壮,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喂水添食。记者注意到,在猪舍前墙上方的土壤槽里,绿色植物蓬勃生长,不仅能为小猪们遮阳,还能吸收难闻的氨气。猪舍外建有隐蔽式排粪沟,猪舍的前后墙上开设通风窗,这些设计让猪舍的环境清洁卫生。“这是我们多年研究实践后发明的节能环保猪舍,2007年6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省第一个猪舍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棚内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仅此一项专利,就为全市的养猪户节约投资5000多万元,成为养殖户普遍推广采用的一种冬暖夏凉、环境好、投资少、效益高的节能环保猪舍。”

向发展要收益、向科技要收益、向循环要收益,走“猪、沼、菜、林”循环发展之路,实现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和市场化发展。这是该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链壮大生猪产业的必然之路。

1999年生猪市场极其低迷时期,华康公司以销售为龙头,一举打开了广州、上海、北京等25个全国大中型城市市场,为当地农民调运了一大批生猪,成为全省第一个跨省销猪大户,解决了我市农民卖猪难的后顾之忧,同时为全省猪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8月经过专家评审认定,取得了全省第一个20万头无公害生猪产地产品认定证书;2007年6月发明创造了新型节能环保猪舍,建设了大型沼气项目,目前祖代种猪场已建成并引进了531头祖代种猪,每年可为农户提供3000头优良种猪,7000头商品猪;大型沼气项目每年可生产沼气36万立方,供应了寺庄村800户村民用气,同时生产沼渣、沼液1.8万吨。大型沼气站的建成,不仅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解决了猪场的粪便污染问题;2009年建成了200亩苗木基地,把生产出的沼渣、沼液利用在了苗木种植上,同时还把大量的沼液利用在寺庄村2000亩的玉米种植基地上,不仅改善了土壤质量,而且还提高了玉米质量和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了进一步延伸生猪产业链,使沼渣、沼气进一步得到充分利用,2013年公司着手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其中,新建春秋大棚25栋,冬暖式高标准大棚50000平方米。整个蔬菜大棚园区建成后,每年可生产沼液施肥的有机绿色蔬菜3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带动农户30多户。至此,原来的单项生猪产业形成了猪→沼→林、猪→沼→粮、猪→沼→菜的现代化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经过26年的连续多次投资改造,华康猪业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一个集种猪繁育、猪舍设计、防疫管理、市场营销、沼气生产、苗木种植、蔬菜大棚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当前,该公司每年可出栏商品猪20000头、种猪10000头,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每年可为农户外调生猪10万头,带动了全市农民养猪1500多户,其中,合同供销户856户,千头以上规模10户,覆盖全市16个乡镇、办事处,118个村。

华康的经营模式是我市发展生猪养殖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我市生猪产业基本完成了由过去“小而散”的家庭养猪向规模化、标准化的华丽转身。目前,全市千头以上的猪场已达332个,其中超万头养猪场18个,规模化养猪率为81%。去年,我市年出栏生猪150多万头,产值一举突破20亿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2%,养猪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坚实支柱,并赢得全省“一县一业”生猪示范县、第一养猪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

产业自身发展壮大、基础日渐牢靠,带动相关产业也风生水起,高平市生猪产业迅速由单纯养殖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变,先后引进了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上海杰隆5000吨猪血加工项目,建设了凯永、裕宏两个3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同时利用生猪粪便,建成沼气站26个,8万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此外利用沼液、沼渣,发展设施农业蔬菜大棚1万余栋、果品2万余亩,形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龙头园区带动设施蔬菜发展

设施农业既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又是克服不利自然条件,获得农业高效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是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保障城市有效供给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高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百万棚行动计划”和大力发展“一县一业”的战略部署,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坚持不懈实施“菜篮子”工程,在现代化园区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走进高平市野川镇的天润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瓜果飘香,这边挂着的辣椒个头大、色泽艳,隔着老远都飘来一股辣味;那边的西红柿仿佛红玛瑙,娇艳欲滴。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保障了种植户的利益。”天润农业示范园区占地1850亩,总投资1.2亿元,共分三期。目前,园区一期已建成600栋冬暖式蔬菜大棚,两个万方水池和塘坝水池防洪工程、水网管道配套工程、电网安装工程、园区道路铺装工程、护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棚现已投入生产,经济效益良好。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达产后,年净利润4000万元,可带动周边就业人数近3000人。“设施农业是个精细活,品质、技术都很关键。过去老百姓盲目的依靠老经验、老办法,今年收成不好,明年便换个品种,没有系统的知识和实验,就进入了‘汤淡了加盐、盐多了加水’的怪圈子,这就造成极大地浪费资源。现在我们园区从种子品质的选择入手,哪个抗旱、哪个耐寒、哪个抗虫、哪个成活率高……,都会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然后推广出去”。在这里,菜农可以学到更多的种植知识,在这里,他们可以购买到放心的种子。

目前,高平市像天润农业园区这样占地面积千亩以上的大型农业园区就达到了7个,百亩以上千亩以下的园区58个,蔬菜播种面积3.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2万亩,蔬菜总产量27万吨,总产值6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户。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552公斤,农民年均增收1300元。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实现了从低层次开发向高效农业的转变。这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吸收周边农民加入,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就业问题,而且拉动当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原村乡金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市转型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基地扩展到了6个乡镇,种植规模发展到近千亩,安排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他们实行 “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在销售方面,由于公司与农户签订了产品销售合同,实行最低保底价,有效地降低了农户市场风险。

近年来,高平市不断深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先后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园区+基地+农户”等农企合作模式。在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达到18个,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可生产粮食、畜牧品、果品饮料、丝麻家纺、蔬菜等5大系列6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1.92亿元,辐射带动农户6.5万户,带动种植基地31.2万亩,带动畜禽饲养量达200万头(只),拉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抓住机遇打响小杂粮品牌

近年来,高平市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全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小杂粮生产和加工,支持小杂粮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有效地发挥了传统农业的优势,把“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对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平市盛产高粱、谷子、大豆、绿豆、马铃薯等品种,小杂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优势。面对机遇,高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杂粮生产,相继出台多项优惠、补助政策,辅助小杂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目前,高平市小杂粮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谷子1万亩,薯类0.5万亩,其它杂粮0.1万亩。

近来年,高平市加大对小杂粮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发放扶持资金168万元,支持山西焦河科贸有限公司、山西神农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小杂粮加工企业发展。同时,积极扶持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实行集中连片种植。此外,还加大品牌建设力度,诞生了朱门牌红薯、朵则牌小米、神农氏小米、诚之贡杂粮等品牌。用流转的土地种小杂粮,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一举两得。

焦河科贸有限公司,借助市委、市政府扶持小杂粮生产基地的大好时机,建起了集农工商、科工贸、产加销为一体的经济综合小杂粮生产基地,建成了原料仓储、晒场、烘干、精选等工艺设施,完成了厂房建设以及小麦、小米石磨传统加工和小杂粮机磨加工两条生产线,这两条生产线,年加工原粮、小杂粮产能达到8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

该公司的员工大多来自焦河村,一位员工介绍说,他家的地大都流转给公司了,每亩地流转费是600元,加上国家的粮食直补款100元,每年一亩地可以拿到700元补助。另外,作为公司的固定员工,一年下来也可以拿到近20000元的工资,这样的收入比土地没有流转前高出两倍。

免费为订单农户提供种子、有机化肥、技术,粮食收获后以高于市场价30%的保守价向农户收购,极大地调动了周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今,这家公司所生产的小杂粮系列产品均获得了国家的有机产品认证,不仅打入邻近市县的超市,有些产品还远销到北京、河北、山东等地。

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农民群众的钱包鼓了、腰杆挺了,幸福指数提高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期的未来,高平市的特色农业必将大放异彩,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 晋城市科技局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