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报道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

时间:2021-08-25 08:46: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8月24日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表示,《规划》对未来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任务措施。下一步,上海市将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加强部门联动、市区协同,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服务好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好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确保“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提出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

《规划》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6个具体目标可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显著提升。

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看来,伴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是这一内涵的具体体现。

坚持“五化”发展导向

吴清表示,“十四五”是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时期,金融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十四五”时期上海市将紧紧围绕《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不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支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从“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方向加快推进。

一是着力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部署,进一步提升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能级,便利全球投资者在上海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扩大“熊猫债”发行规模,支持境内发行人面向国际市场发行“玉兰债”。

二是不断健全金融“市场化”机制,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资金供给。支持多元化金融市场创新,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及注册制试点改革,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上海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三是加快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增强金融科技全球竞争力。依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总体布局,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在浦东设立国家级金融科技研究机构。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吸引和培育国际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模式创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四是率先探索金融“绿色化”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依托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科技和产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等优势,率先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碳金融市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等,支持碳金融业务创新。

五是切实加强金融“法治化”建设,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发挥上海金融法院等职能和示范作用。加强监管科技运用,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依法稳妥处置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解冬透露,一方面,依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总体布局,在核心技术攻关、功能型平台建设、数据资源开放等方面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以丰富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内涵为抓手,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出更多标杆应用场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