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环球要闻 >

【转型进行时】突破关键技术问鼎科技前沿(下)

时间:2021-07-16 09:20:48 来源:山西日报

20210716_d78aade040ff57520e42f22ba997d06f.jpg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关键变量,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势在必行,以新技术牵引“六新”重大任务,敢于问鼎科技前沿,转化一批支撑引领山西转型发展的新技术,必将助力我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全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强大动力。

突破前沿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需要打造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

《新技术规划》提出,我省将推进新技术创新的体系化布局,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3个关键环节进行攻关的一体化设计、创新要素一体化配置、产学研一体化部署。我省将新建大数据与数字政府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大数据融合创新中试基地、山西省大数据双创平台、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等创新平台,启动建设通用航空产业设计研发重点实验室,建设功能蛋白省重点实验室,推进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优化提升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每一项新技术的规划,都有相应的实验室建设规划,重点实验室在新技术突破中起到怎样的关键作用?
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副处长梅栋良认为,在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中,实验室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我省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先进制造产业,瞄准国际前沿,面向国际国内的产业技术创新,聚焦国家和山西省战略目标,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原创性科学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的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我省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设备共享、人才聚集、学科融合的整体机制,依托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把基础条件、科研项目与人才队伍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从而进一步辐射带动社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主任樊卫斌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是科技人才的培养高地,是国家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各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发挥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目前我省拥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了104个省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地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科技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统筹布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等实验室建设,启动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项目,全力支持在太原建设一级超算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总数倍增,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倍增,研发经费投入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实现倍增。山西省正在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衔接、开放共享、富有活力的实验室体系,以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打造引领我省基础研究和重大创新的战略科研力量。

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催生一批新技术,大力推动新技术产业化

《新技术规划》提出,要聚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催生一批新技术,大力推动研发阶段的新技术进入小试、中试,加快现有成熟新技术产业化。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副校(院)长李宏全表示,新技术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我省有机旱作、功能农业等原始创新成果将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在现代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等方面将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农业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我省谋划新发展,布局建设一系列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在推动新技术研发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选择重点产业和领域,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牵头构建了一批示范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打通产业技术创新链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脱节的情况,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而大量企业技术需求却得不到满足。”梅栋良说,经验表明,一个基于产业核心竞争力主导产业自主创新平台的构建,能够极大地促进国家产业实力和自主创新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它将更有效地集成创新资源、突出创新优势、加快创新速度。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利用创新平台,将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樊卫斌告诉记者,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提质增效为主线,调整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开展煤的分级分质转化,再到高级转化和精细化利用,加强碳基材料和多种能源耦合转化利用研究。“十四五”期间,将利用煤炭作为制备碳材料的优质原料,开展煤基重质产物,制备沥青碳纤维、多孔碳材料等研发,实现百吨级沥青碳纤维国产工业化示范,2000吨碳纤维工业化技术示范县,兆瓦级调节电容器储能应用示范,耐高温快充性特充锂电池,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基于相变储热技术的多能互补示范装置,还有百吨每年高强、高热碳纤维工业示范。
“发展新技术,突破新技术,山西大有作为。”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成猛认为,“山西拥有非常大的炭材料产业集群,加上以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为代表的炭材料研发集群,在碳纤维、石墨活性炭、沥青、碳纳米管等先进的炭材料领域有着深厚的研发积累,已形成成体系、成建制的研发攻关力量,已具备鲜明的技术优势。新技术通过嫁接迭代方式,与传统的炭素产业相结合,我相信,实现技术的升级转化出产业的优势,一定能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形成竞争力。”

通过解决创新需求难题,提升我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效率

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能有效加快新技术的创新速度。“十四五”期间,在创新平台的建设上,我省出台新规划。梅栋良说,我省鼓励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以及产业联盟为载体,加强与大院、大所,强校、强企合作,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开展院地合作,加强与C9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推动国家级研发机构,在我省布局创新平台和基地,促进创新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最重要的体现为产业发展成果,经济发展成果体现为产品和产业,《新技术规划》提出了加快多链融合、建立新技术突破的六大机制。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克军指出,《新技术规划》通过分析产业区域分布、产业链延伸路径、技术发展路线,从而明确新技术突破重点方向,形成推进新技术创新的体系化布局。
为逐步形成技术创新与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新格局,《新技术规划》提出,建立链接科技前沿与企业创新需求征集机制、新技术分析研判专家咨询论证机制、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机制、全社会创新资源撬动机制、新技术项目全过程服务机制,立足山西发展需要,服务国家战略,跟踪国际前沿,通过解决创新需求难题,加快提升我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效率。樊卫斌认为,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需要政府整合产学研用金等有效资源,打造全产业链孵化平台,以强化收益分配激励,开展市场化技术创新服务,面向全球吸引凝聚创新人才等方式,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梅栋良认为,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下,我省实验室煤制油和气、800碳纤维等新技术分别在山西潞安、内蒙古伊泰、神华宁美和宝武太钢集团实现了产业化,满足了国家能源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新技术在山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本报记者沈佳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