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商讯 >

煤炭行业深度调整 东庞矿西庞井低成本运行逆势赢利

时间:2014-11-11 16:15:36 来源:长城网综合

编者按:在煤炭行业深度调整、企业生存面临严重挑战的形势下,低成本运行将是企业长期面临的生存方式,冀中股份东庞矿西庞井实现“低成本运”行的成功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庞井,一个2010年3月整合到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的矿井,四年时间的嬗变,从名不见经传,到现在质量标准化、成本管理的双料标杆,逐渐聚焦了兄弟单位的目光——原煤生产平稳高效,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特别是持之以恒抓成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低成本运行模式,综合成本较整合之初降低了近50%,矿井盈利水平逆势上扬。

是什么支撑他们在复杂内外部环境下取得如此傲人业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庞,一同踏寻西庞井独特的“低成本”运行之路。

机制灵活 队伍精干

西庞井有一位名叫苏志华的女工,笔者在多个工作岗位都看到了她的身影:清晨在办公楼里打扫着卫生,上午在办公室做着报表,而中午却在职工食堂的服务员人群中忙碌着。据她介绍,一人多岗这种情况无论是在井下,还是井上,都非常普遍。

建立一支一精多专、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干部职工队伍,是西庞井在机构设置、干部任用、用工形式上最为突出的特点。西庞井将工作量不饱合、人员使用不规范的岗位进行了整合,尽量设置一专多能的工种岗位,并将工作量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养懒人、不养闲人,19个科级单位,387名正式职工,让西庞井的有条不紊的“低成本”运行着。

此外,在西庞井还有一支灵活的劳务工队伍,满足着矿井的生产经营。近年来,为降低人工成本,西庞井逐步加大劳务工在用工中的比重,同时灵活使用季节工,并随生产的摆布随时增减用工量,从而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费用上百万元。在地面及其他服务保障上,西庞井坚持利用市场资源,将水电、基建等零星工程全部向社会招标,既有效保证了后勤服务质量,又节约了费用开支。

系统简化 管理严细

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矿井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为此,西庞井从优化生产系统入手,多管齐下、集中发力,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

“由于工程设计而造成的浪费,是隐性的,难以发现,但这对于成本管理,却是大忌。”西庞井总工程师王同合说。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过分追求“高档次”,不过多追求“高保险”,让西庞井从设计之初,就奠定了“低成本”的基础。西庞井坚持一面一策,一头一策,千方百计优化采掘设计,不走废巷、少掘岩巷、不做富余工程,减少的人力、物力支出难以计数。

在安全生产的协调组织上,西庞井同样务求平稳高效。王同合告诉笔者,西庞井只有一套综采支架,已连续使用17年。过去一旦搬家,少则影响20天、多则影响一个月,生产严重受限。2010年以来,西庞井扭住这个关键环节,突出加强搬家组织,搬家期间打破队伍建制,掘进队和综采队协同作业,末采回撤与安装准备平行施工,拆安支架效率提高6架/天,搬家周期缩短到一周时间,综采搬家效率提高3倍以上,基本实现了当月搬家不掉产。

严控质量 一次做好

走在西庞井下,让人眼前一亮,管线吊挂横平竖直、贴帮贴顶,物料设备全部上架、编号管理,巷道一次成型、棱角分明…没有刻意的雕饰,没有豪华的布置,却能领略到其中的匠心独具。这些,在西庞井已成常态,美观、干净、整齐和有序成为了所有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

“不论任何工作、任何工程,只有严把质量,一次做好才是最大的节约。”谈及西庞井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称号,西庞井井长张书元道出了真经。

为严格质量标准化达标,西庞井在制定和执行标准时,不留余地,不留浮动区间,比如,新版标准中规定锚杆外露长度≤50毫米,而西庞井明确规定锚杆外露长度为40毫米,以具体值代替范围值,变柔性为刚性,促使工人强化标准意识,严格按标准作业,既保证了施工质量,也大大减少了材料非正常损坏现象。

时间就是效益,重复返工既浪费资源又浪费时间。为此,西庞井大力倡导并践行“干多干少,必须干好”的达标理念,要求各级人员都必须“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技术、计划、定额紧密结合、严格考核,强调包括井巷工程在内的所有工作,必须严格按标准施工,做一项达标一项、干一样成一样,决不允许出现半拉子工程或尾巴活儿,严禁重复返工。

变废为宝 物尽其用

在西庞井职工眼中,每一个报废设备,每一件废旧材料,甚至一块铁板、一条螺栓都是“宝贝”,往往就是这些宝贝,能够为企业创造不菲的价值,也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节省不少的力气,这其中的奥秘就体现在材料的回收复用过程中。

在材料管理上,西庞井严格材料回收考核,把材料回收纳入工人日常工作量考核,同时建立井下回收物资周转站,对于可直接复用或能够井下检修复用的物资,直接在井下检修、复用,既提高了物资周转率,每年还能节约运输及人工费50万元,这种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职工材料回收的积极性。

那些不能再复用的材料又到哪里去了呢?职工利用废旧皮带托辊及钢板下脚料制成“托缆装置”,不仅造价低,不足千元,而且使以前十几个人半个班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两个人仅用10分钟就能完成,达到了省工、省时、省力的多重作用。他们还自制了悬挂式取料梯,可随着取料地点的变化,随时移动,并且仿照折叠椅原理,将取料梯踏板设计成自动折起式,职工取料时,踏下踏板取料,不用时,踏板可自行折起,减少了占用面积,方便实用…这些小发明小创造在井下随处可见,职工们利用这些自行研制的设备干活,不仅节约了成本,省力又安全,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赵灿 宋炳泽)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