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商讯 >

政府小金库缘何病灶难除 预算外资金游离监督之外

时间:2014-08-19 15:59:32 来源:光明日报

小金库虽然“姓小”,但容量却并不小。据业内专家估算,随着财政收入的日益增长,我国每年发生的“小金库”资金总额或在1000亿元以上。虽历经30年,开展了13次清理整顿,但“小金库”并没有被根除,甚至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愈演愈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审计署从今年8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

形形色色的“小金库”资金规模到底有多大?为何绵延不绝、总“戒”不掉?“小金库”的“病灶”又该如何根除?

“小金库”一点也不“小”

在全国范围内,形形色色的“小金库”资金规模到底有多大?对此,并无完整而准确的统计数据。根据审计署披露的“小金库”问题数据,1998年至2006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资金(含挤占挪用)1406亿元,平均每年超过165亿元。

“小金库其实并不小。”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分析,从财政角度看,只要是脱离正常财政收支体系,且不受上级部门监管的账外资金,其实都应该算是“小金库”。随着财政收支的逐年增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小金库”也水涨船高,而且正日趋成为一种常态。

今年6月,审计署披露,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本级和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34个所属单位采取转移收入或虚列支出等方式,账外设立“小金库”1.94亿元。“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内,如以宽泛口径计算,我国每年发生的小金库资金总额或在1000亿元以上。”刘桓说。

设立“小金库”的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从昔日转移支付、套取专项资金的“小儿科”手法,演变成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的新手法。从原先打着出租收入与资产处理的旗号,到“光明正大”地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再到“明目张胆”地利用假发票、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小金库已成为贪污腐败的温床。”刘桓这样总结。

斩断不良作风“资金链”

“自1989年国务院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通知下发以来,共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清查活动,清查的范围越来越广、查出的违规金额越来越多,这都表明了中央惩治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决心。”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白景明说。尽管如此,现实当中的“小金库”仍旧是屡禁不止,且花样日益翻新,给“小金库”的治理工作增添了很大的困难。

“小金库”咋成了“大肿瘤”?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说:“造成不少单位和企业小金库盛行的原因,根本上在于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违规成本太低、风险太小,不足以形成威慑效应。”

“为此,此次专项治理的内容,主要是2013年以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以及设立小金库的有关问题。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可追溯到以前年度。专项治理将围绕预算、资产、财务、政府采购、会计工作的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并与财政、审计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形成整体合力。”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说。

“这次专项治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财经违法违纪行为和设立小金库的治理,建立合规使用财政资金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透明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白景明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