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有一种幸福,叫与你对视

时间:2021-08-04 13:22:53 来源:山西晚报

20210804_53b0de4e80f85f9231ff3a661b80c9d3.jpg


尊敬的王艳华院长:
您好!
从记事以来,我的左眼就视力不佳,偏内斜,并且不能用双眼同时视物。这些问题让我饱受困扰,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严重受挫。
幼时,父母带我去过医院,但因没有持续配合医生的配镜矫正,左眼视力错过了最佳恢复时期……中学时,视力问题给我带来了更大的影响,父母只好带我到省会就诊,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019年后半年,依着我省医院的口碑和网上公开信息的医生介绍和评价,我找到了您,得到了悉心照顾和治疗。戴着您帮我设计、配制的眼镜,一段时间后,我的斜视得到了明显改善。
最近,您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帮我做了矫正眼位的手术。拆掉绷带,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泪流满面,我终于拥有一双足以托起我自信的双眼了。
这一切都感谢王院长您,您轻柔的话语、耐心的解答润物无声,您无私的爱心和高尚的医德尽显医道本色,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希望和福音。我和我的家人衷心地感谢您,愿您万事顺心,事事顺意!

2021年6月23日


这是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收信人是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艳华。写信人是一位年轻的女孩,从小因左眼视力不佳,导致整个童年、少年,直至青年时期都在自卑中度过。幸运的是,2019年她从网上得知并找到了王艳华,王艳华凭借自己精湛的医术,不仅改变了女孩外在形象,更改变了她的命运与人生。
8月初,笔者见到了王艳华。
清爽、素雅,这是王艳华给人的初印象。坐定,开口,声音与人一样,文静、秀气、温润。可以预料的是,这样的她面对患者时,怎能不赢得喜欢与信任?
王艳华出生在乡村,从小劳动学习两不误,地方大学毕业后入伍,成为一名军医。又先后在陆军军医大学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完成眼科博士后工作,成为一名从事斜弱视、青少年近视防控以及小儿疑难眼病临床诊治与科研的眼科专家,并取得高级职称,担任了眼科主任一职。军医做得顺风顺水的她,却在不惑之年面临新选择,那就是部队改革、医院缩编。政策出台后,她服从组织调度,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主动找寻出路。
带着从业18年的知识和经验,王艳华选择了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她认为,爱尔眼科虽然是一家民营眼科医院,但其对医疗科研的追求、对质量口碑的执着,以及对公益和社会责任的担当,都令人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生长在农村,加上部队的历练,王艳华身上兼具了乡村的质朴与军人的意志。高超的专业技艺,加上踏实苦干,想患者所想,成为她最大的本色与优势。
王艳华的患者,大多是有弱视、斜视、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如何让这个群体恢复眼健康,重新找回自信,成为她职业生涯中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一位来自吕梁的18岁男孩,一只眼睛斜视,从小自卑、自闭。王艳华说患者的情况较复杂,尽管之前有医生告知可以通过手术矫正,但因为有一定风险,便一直耽误到18岁。与前面写信的患者一样,该家属也是通过网络找到王艳华。接诊检查后,王艳华帮患者客观分析了手术后会达到的效果,以及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并未刻意描述风险的严重性,以致于患者经过衡量,欣然接受,决定立即手术。
果然,手术非常成功。
当天晚上,王艳华与当班医生及护士集体出现在男孩另一只正常的视线内。让他惊讶的是,眼前不仅仅是充满笑意的医护人员,同时还有鲜花与蛋糕。忙于手术的他与妈妈才想起,当天正是他的生日。
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喜,腼腆的男孩笑了,接着便哭了,用泪水发泄内心的感动。身边的母亲,也只能用一串串的眼泪来表达情感。
原来,前一天登记住院信息时,细心的王艳华得知手术当天正是男孩的生日,于是叮嘱科室人员专程定制了特别的生日礼物。
此后的几天,王艳华比病床上的男孩更高兴。她说,手术前,男孩总是低着头,沉默不语。出院时,男孩已经敢扬起一双清澈的眼睛,笑着跟医护人员说再见。
她忽然觉得,世间有一种幸福,叫与你对视,而那种自信,是像她一样的天使赋予的。
要做天使,让患者重获新生,开启灿烂人生。
于是,更多的患者通过网络以及患者的口碑找到王艳华。
有一次,一位成都患者利用到太原出差的机会,专门找到王艳华。她清楚记得,对方因一种特殊斜视,导致头向左肩倾斜。经了解,他在多家医院看过,结论都是不好治,所以一直拖到45岁,找王艳华,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王艳华在检查后告诉他,可以手术治疗。45年,走了多家医院,患者有些不敢相信,但王艳华坚定而自信的判断,让他鼓起勇气躺上手术台。术后,不仅斜视得到矫正,头也不歪了。到了复查时间,王艳华恰在青岛,电话里告知他可以晚一些复查,但终于恢复了正常形象的患者一天都等不急,专程飞到青岛,让王艳华复查后才放下心来。
接诊过程中,王艳华不只养成细致入微观察患者眼睛的习惯,也会观察他们的家庭与经济状况。就在今年7月,一个刚刚高考完的女孩独自来找王艳华,除了斜视,对方还患有结核、甲亢等疾病。没有家长陪同的女孩,表现出强烈的治疗欲望。最后经过详细检查,王艳华给她开出住院证明,女孩拿着住院证离开诊室,却没有去办理住院手续,而是躲在僻静处给姑姑打电话,求助手术费用。
护士了解情况后告诉王艳华,王艳华急忙打电话把已经离开医院的女孩叫回来,得知对方是贫困的单亲家庭,加上前期治疗结核和甲亢花费不少,家中拿不出手术费。王艳华听后,紧急启动了青少年贫困公益救助。她说,当时患者的年龄已经超过18岁,但孩子确实经济贫困,努力一把就可能让她拥有自信的双眼,所以提出了特殊申请,并成功得到救助,为女孩解决了90%的手术费。
患者所处的家庭,千差万别,因此多年来,王艳华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就是作为医生,不仅要以一流的技术分析病情,给出准确诊断和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了解患者的困难,如果对方家境贫寒,尽力用最经济的办法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始终坚守爱尔的宗旨“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看一位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在接待患者中,王艳华始终坚持这个理念。因此,她对每一个患者,都会给出耐心详细的解释,比如:她会向患者及家属一 一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让患者及家长了解检查的必要性,检查结果出来后还要一项一项地告诉患者,每一项结果说明的是什么,综合起来是什么问题,怎么样处理是最佳方案。而术前与患者的告知与沟通,她也尽量站在患者的角度,一一告知可能发生的问题,更会强调手术带来的效果,还会拿着眼球模型详细讲解手术是怎样进行的,在专业而科普的讲解中让患者放心。
打开王艳华微信,排在前面的8个大群,都是她的患者。她说当初建群,只是为了方便外地患者,以及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咨询,然而没想到,群建好后,各种咨询接踵而来。小群很快变大群,并很快达到上限500人,于是只好再建一个,就这样一个接一个,今天已经达到八个。很多时候,患者会邀请需要眼科帮助的朋友入群,王艳华从不限制。她觉得,“入群的都是需要眼科专业帮助的患者或家长,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专业的帮助,是医生的骄傲!”
除了微信群,还有许多患者单独加了她微信。她说,有些病情,不适合公开在群里说,她便一对一地通过微信解答。打开她的微信,八个群右上角的红点齐刷刷显示着许多“未读信息”,私聊的患者也排着长长的队等她回复。她说平时只要闲下来,第一时间便是看看微信,看看谁需要帮助。一个个打字她是顾不上的,大多会通过语音回复。
“谢谢王院长,您上午出诊,中午加班不能休息,下午连着手术,忙完一天的工作还帮我解答这么详细,真是辛苦了!”这是一位微信名为“丽儿姐姐”的患者家属在其中一个群里得到王艳华细致答复后由衷的感激,王艳华回复,“不客气,都是为了孩子的眼健康!”
确实,再忙再累,她每天也一定要把所有的咨询都回复完,有时候就到了凌晨,对方收到后特别过意不去,但她总是淡然一句:“不客气”。
忙的时候,一个上午要接诊近80个患者,下午又接着手术,中午饭就只能花十来分钟将就。还有的时候,因为有外地患者,她说自己少一个午休,患者就可以少等几个小时,少跑一些路。
这样一个忙碌的医生,一定会冷落家人。不管是晚上还是节假日,王艳华也总是趴在手机上,为此女儿表达出强烈的不满与委屈。为了得到女儿的理解,在女儿懂事后的一天,王艳华把女儿拉到身边,将微信内容一一展示给女儿,告诉她有许多像她一样年龄的少年,因为眼睛问题影响着学习与生活,更影响着与同学们的相处。之所以埋头微信里,是因为他们一个个都在向妈妈求助。
“妈妈在微信上多说一句话,就能帮助一个孩子改变视力与形象。”懂事的女儿听到这些,再不埋怨妈妈,只是会常常忍不住撒娇:“妈妈,您哪天能抽空陪陪我呢?”
确实,王艳华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别人家孩子身上。看到一个个得到治疗的孩子正常出院,她无比开心。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让她体验到这种幸福。近期,她刚刚接诊过一个从小弱视的孩子,因两只眼睛度数差别大,因此配戴眼镜会头晕,所以一直没得到治疗,导致一只眼睛发展到斜视,影响着形象。就诊时对方是以斜视挂的号。王艳华发现孩子另一只眼弱视时,提出一并进行检查,因为这样才能综合整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没想到家长却生硬地说,不用她管另一眼,就看这只斜视的便好。王艳华知道,如果听从家长的,会耽误孩子治疗,坚持耐心解释。家长最后终于同意弱视检查。结果发现,孩子矫正后视力才0.2。王艳华提出,可以给斜视的一只眼睛戴隐形眼镜,那样便可解决戴眼镜头晕问题。同时做弱视治疗,如果手术及时,效果会达到90%。
让她没想到的事,这一科学合理的建议并未得到家长同意,带着孩子离开了。
“一个14岁的孩子啊,不抓紧治疗,会错失机会,将来肯定会受到影响”。之后讲起,始终温柔的王艳华却忍不住生气,她说,生气不是因为苦口婆心那么久,也不是因为对方没接受她的治疗方案,而是心疼这个孩子的将来。
“很难过!”王艳华说,“真希望家长尽快想通,不管到哪里,不管找哪个医生,只希望孩子能得到治疗。”
一转眼,王艳华进入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已经五年了。五年中,她接诊患者数量达到5万多例,完成手术近五千例,保持零纠纷、零投诉和百分之百手术成功率的记录,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收获锦旗60余面,拒收红包40余次。
这些数字,足以让王艳华骄傲,但再多的骄傲,都敌不过一个个小患者视力恢复,形象提升。
从医二十多年以来,王艳华记不清治疗了多少患者。她说,有很多孩子,她是一路陪伴着走过来的。到爱尔眼科医院之后,时间最长的一位小患者一路陪了五年。从对方第一次来诊治,到现在来复查,她看着一个孩子从童年走向少年,最终健康而自信地走向新的生活。
她最开心的事,便是一个个孩子高扬着头,绽出自信的笑颜与她对视。那一刻,王艳华的内心便生出难以言说的欢喜。

蒋殊

作者简介:蒋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冶金作协副主席,太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映像》杂志执行主编。
迄今为止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文艺报》《小说选刊》《中国作家》《上海文学》《北京文学》《中华文学选刊》等国内大型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著有散文集《阳光下的蜀葵》《神灵的聚会》《百年长川》《重回1937》《再回1949》《沁源1942》《天使的模样》。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阳光下的蜀葵》《重回1937》分别进入2016年、2019年全国农家书屋。
有作品分别收入中国散文、随笔年选及散文年度排行榜;散文《故乡的秋夜》收入2014年苏教版高中读本。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