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车间里的“发明家”

时间:2021-07-22 09:20:04 来源:山西日报


车钳铣刨磨,铆焊电木钻,能精通其中一到两项已经实属不易,但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钢二车间职工郭世江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行业内出了名的工人发明家。在车间转一圈,随处可见他的革新发明,徒弟们说师傅身上有“四件宝”:组装胎似金刚变换、焊接小车坐壁“旁观”、哪里需要哪里有他、追逐梦想不断拓展。
在铆工这个岗位上,郭世江一干就是40年,从学徒成长为技术大师,成为“郭世江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成为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太原市“时代新人·晋阳工匠”获得者。3年前,54岁的郭世江还自学了三维制图和3D打印,始终追着技术的前沿,让郭世江的许多新想法能直接转化成产品,效率非常高。
组装胎似金刚变换。钢结构车间最关键的工装就是与车型配套的组装胎,不但体量大、造价高,而且是一车一胎的非标装备。为了兼顾工艺技术和节约场地成本,郭世江仔细研究图纸,对KZ80、KM80两种主导漏斗车底盘进行分析,制成了一胎两用的通用组装胎。受此启发,郭世江向一胎多用发起挑战,设计制作了铁路货车柔性底架附属件组装胎,满足了不同车型的组装要求,每年节约成本约170万余元。
焊接小车坐壁“旁观”。新造货车焊接作业十分繁重,郭世江改造现有磁力焊接小车,设计制作适用多车型、多部位的自动焊接装置,使焊机像壁虎一样吸附在工件上,而焊工只需在一旁监控。由于采用了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理念,焊接小车拆除增加的部件后,可恢复原状,达到一机多用。
哪里需要哪里有他。闲不住的郭世江眼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儿,为了消除高车安全隐患,他设计制作了自重式行车防脱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并在全公司推广。设计制作车辆新盘定位尺,组装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针对废焊丝浪费问题,郭世江设计制作了盘丝机,使废焊丝得到重复利用。“2018年铁路总公司货车招标,公司中标1000辆C70E,在师傅带领下,我们设计出对应的自动焊接装置,不但省时省力,外观也特别平整漂亮。”郭世江的徒弟回忆说。正是因为有多项技能傍身,加之脑子活、人勤快、肯担当,郭世江在工作中总能在危机关头显身手,企业也把越来越多“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
追逐梦想不断拓展。发明创造一直是郭世江追逐的梦想,在征服无数个“铁疙瘩”中,郭世江体验到精益求精带来的成就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誉。40年来,郭世江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小改小革到大制作大手笔,从不离车间、不离铁轨到走出厂门、走向市场,郭世江的步子越迈越大,信心越来越足,甚至敢于直接挑战世界性难题。
拥有近100台焊机的车间受烟尘污染严重,但是进口设备价格昂贵、维护费用开支庞大,企业无力承担,焊接烟尘治理成为企业发展难以逾越的瓶颈。此时,郭世江又站了出来,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从查资料、学知识开始做起,摸着石头过河。郭世江每天“钻”在各种标准、参数、公式中,对比不同方案,分析各自利弊,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一遍遍推倒重来中完成了样机试制。样机利用风机负压、流体力学、惯性重力等,实现了对焊接烟尘中粗大颗粒和细小微尘的分类清降,实现了设计预期。
一枝独秀不是春,花开满园春色美。郭世江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把技术人员、青年骨干和好学上进的徒弟们集合起来,给他们压担子、支点子,把每一次攻关革新作为现场教学课,手把手教,面对面学,把技能毫无保留传授给徒弟们。先后有16名徒弟取得高级技师和技师证书,多人成为一线生产班组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
“能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百年老厂,奉献给铁路装备事业,我倍感光荣。”和公司风雨40年,郭世江对企业有太多说不出的感情。如今,他要让自己的创新工作室成为火种,在全公司点燃你追我赶、工匠辈出的燎原之火,把工匠的“接力棒”传递到更多年轻工人手中。

本报记者杨文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