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揭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之眼”

时间:2021-06-18 13:22:07 来源:山西晚报

20210618_550344b19941b8c47ceacbd139c74006.jpg

20210618_b83a691f184b4f1f0960d685534b5663.jpg


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时隔5年,“神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度起飞。此刻,远在1500公里外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指挥所内,大家尽情欢呼,神舟十二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离不开他们近4个月的辛勤付出,而参与任务的在岗人员有一个相当响亮的名字——“神舟之眼”。
任务期间,山西晚报记者走近参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科技工作者,为大家揭秘“神舟之眼”。
接力酒泉的“千里眼”
“点火!”“起飞!”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31秒693毫秒,伴随着长征二号火箭巨大的轰鸣声,神舟十二号起飞了!在浩瀚苍穹里,她越过酒泉,直指太空!
此刻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阳曲点位指挥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大家紧盯大屏幕上的数据曲线,焦急地注视着。
50秒、100秒、150秒……
“跟踪正常!”阳曲点位负责人郭博在判断雷达跟踪正确目标后,迅速向太原指挥所汇报,比计划书规定的锁定目标时间整整提早10秒。紧接着,神舟十二号的精确位置等数据,一一显示在屏幕上。
“跟踪正常!”太原指挥所内再次传来郭博的报告声。之后每隔100秒,指挥所内都会传来同样的报告声。
“杨先凯的那双‘千里眼’,果然名不虚传,捕捉目标贼快!”任务完成后,系统指挥郭博忍不住低声赞叹了几句。
练就这双“千里眼”背后的艰辛,和杨先凯同为岗位操作手的谷胜旭最为清楚。
“每天早上见到杨先凯,他那双通红的眼睛都备受关注。”谷胜旭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整整用了三瓶滴眼液,‘白加黑’‘五加二’已经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为了练就精准的眼力,杨先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雷达设备跟踪两颗卫星37圈次,一遍遍地进行跟踪数据分析、优化取值方法。“脑子里全是卫星的跟踪数据!”谈起那段时间的感受,杨先凯只用了一个词来描述——眼花缭乱。
杨先凯还为自己总结了3个首次:首次参加“神舟”系列国字号任务;两个型号的设备改造后首次参试;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个接力神舟十二号信号源的工作者。
“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精准锁定目标怎么办?”“信号跟踪丢失怎么办?”……杨先凯脑子里的这些假设,终究在他的不断练习中成为零概率事件。
突击小分队在行动
接到执行神舟十二号测量任务时,榆林点位负责人柳晶洋内心十分激动。他清晰地记得,5年前,他带领榆林点位12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神舟十一号任务的部分测量工作。那一年,他们多了一个称号——突击小分队。
今年,他们又一次出战“神舟”任务,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摆在了他们面前,由于榆林点位周边楼房遮挡严重,不能满足此次任务所要求的跟踪段落测量要求,上级决定将雷达设备机动至30公里外的指定点位进行参试。
这一机动,满足了任务需求,却衍生出了众多问题:相关设备载车自2012年至今未机动过,存在未知风险;技术人员普遍缺乏机动参试经验……
为此,榆林点位支部研究决定成立党员突击小分队,由在岗15年的老分机成员胡小龙担任小分队队长,队员有朱仁杰、邓凌。
收到任命书的那一天,胡小龙整夜难眠,除了欣喜,更多的是压力。
“那段时间,我们互相以《孟子》的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激励彼此。”谈起刚接手任务时的场景,胡小龙历历在目。
设备转运前,白天,他带领小分队成员实地对参试点位的设备布局、标校环境、供电接入、接地测试等环节进行整体谋划;晚上,他们一起对转运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所需物资仔细探讨,列出明细。
5月24日,收到上级转运命令,3人带头迅速行动,两套设备的撤收工作只用了不到3小时就完成,设备转运到指定点位后,从设备定位、展开、竖立信标塔、对标、校相、信息传输到系统联试、分系统指标测试均一气呵成。
这让胡小龙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些,可好景不长,机动点位的保障条件又让他担心了起来:破旧的小平房没有任何遮挡,夏日的阳光暴晒屋顶;厕所是旱厕,离宿舍有100多米;洗澡没有场所,需要跑回原住所……
“邓凌最怕蚊子,这下他还能上厕所吗?”“朱仁杰爱出汗,没法洗澡他能不能受得了?”事实证明,是胡小龙多虑了。
6月17日,当测量数据从榆林机动点位准确传回太原指挥所时,党员突击小分队的成员们互相给了彼此一个深深的拥抱。
与秒数打交道的“最强大脑”
太原指挥所被称为神舟十二号任务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神经中枢”。在执行任务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所辖参试设备的数据信息将汇集到这里进行处理、交互、显示、传递,并直接与酒泉发射场进行点对点实时交互,为各级指挥员的决策、指挥和任务进程控制提供关键支撑。
“太原,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太原指挥所内,年轻指挥员朱从彬强压内心的激动,迅速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总体李伟宗轻舒了一口气。
从发现目标到向上级报告的几十秒钟内,李伟宗要汇总判别各测量站点的所有相关信息,然后迅速作出结论。所以在单位里,大家都给他冠以“最强大脑”的称号。
按照李伟宗本人的话讲,“脑子越用越灵光!我的时间维度里只与秒数打交道!”
的确,有着几十次航天发射实战经验的他,解决了此次任务中众多关于秒数的问题。
在某功能机备份方案制订过程中,李伟宗提出的用特殊材料波导开关代替传统机械波导开关的方案,将该功能机主备机切换时间从56秒提升到毫秒量级,实现了无缝切换。
针对某型雷达改造后出现系统误差问题,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进行大量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反复排查,最终将问题定位到某设备反转不灵敏引发系统误差,轻松解决了雷达精度问题。
当数台雷达和光学设备合力测量的神舟十二号飞行轨迹,被化作串串数据和实时画面,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太原指挥所内时,李伟宗的“最强大脑”便会每一帧、每一秒地快速分析。
600秒过后,神舟十二号按照预定轨道向太空疾驰,经过三晋大地向苍穹飞去……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测量任务!

山西晚报记者 王冠兴 郭卫艳 路丽虹
通讯员 郝明鑫 孟玉婷 何兆福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