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报道 >

“双减”政策落地有人欢喜有人忧

时间:2021-08-12 09:20:20 来源:山西晚报


8月9日9时许,太原市解放路口的珠琳国际大厦略显冷清,往日学生前来补课的景象不复存在。不少教育培训机构都在门口张贴了暂停上课的通知。马路对面的新东方大楼里,也只有零星几个值班人员,“我们积极响应主管部门安排,线下课都停了,没上完的课转到线上,学生可以选择线上上课,或者退费。”前台工作人员说。
7月24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目的是让学生教育更好地回归校园,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在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贯彻落实。
7月30日,太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下发通知,要求从即日起,全市所有面向中小学生(含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一律暂停线下培训,同时组织开展暑期专项治理行动。紧接着,大同、运城、长治等市陆续为线下学科类培训按下暂停键。
7月31日,入职高途课堂不到1年的张薇办理好离职手续,离开了位于中海国际中心的公司。“早就听说‘双减’之后公司要裁员,没想到这么快,也没想到这么彻底。”张薇说,太原中心可能会被撤销,本地的1000名员工将陆续转岗或离开。
面对从补习班回到家庭的孩子,不少家长心情复杂,既为孩子可以减轻课外培训负担松一口气,又担心失去补习班“加持”,孩子前进的脚步会放缓甚至落下。对于老师、家长、教培机构来说,“双减”政策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1 线下课转为线上 部分家长选择退费
说起补习班,学而思是太原市家长首选机构之一。这家以“培优”见长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太原市开设了6大服务中心,还有数个培训网点。位于府西街银谷的服务中心,占据了银谷大厦的一至四层,能为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提供多种学科培训服务。“线下课都转为线上了,预计本周内也会结束。”前台工作人员说,“大部分家长都挺配合的,小部分选择了退费。”
刘丽萍是选择退费的家长之一。她的儿子从小学四年级起就报名参加了学而思,今年升初三,原本报了数学和物理暑期培优班,按照计划8月初开班。“‘双减’政策颁布之后,我担心对孩子上课有影响,就选择了退费。因为还没有开课,学费很快就退回来了。”刘丽萍说,家长群里有一些人选择了继续上,原本的线下课被调整为线上课,上课时间、老师不变,“有家长说孩子在家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也要退费,不过开课后再退费就得等到这一周期结课后了,听说都能退回来。”
7月初,太原市民周林在用“小猿口算”APP帮儿子检查作业时,无意间花1元钱报名了“猿辅导”暑期体验课。“课程是8月4日开始的,每天晚上6点半先上数学,休息10分钟后再上语文,之后是家长课堂,老师会用一些术语引导家长报名秋季系统班。每周一到周五晚上7点开始上课。”周林说,“猿辅导”老师上的课其实孩子挺喜欢的,但一想到开学后晚上得上到8点半,担心孩子“吃不消”。
“这里大部分辅导班的线下课都停课了,学科类的是因为政策,兴趣类的是因为疫情防控。”在珠琳国际一层值班的工作人员说,前几天社区工作人员协同辖区执法部门前来检查,看是否有培训机构违规上课,发现就会第一时间给出停课提醒,“他们都穿着便衣,大概检查了两次。”
2 家长:心里充满矛盾 但从政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双减”政策出炉,对于不少家长来说,倒是一种“印证”,因为就在今年暑假刚开始时,家长圈里就流传着“培训班不能再提供学科类补习”的消息。特别是外省一些地市出台了严管教培机构的举措后,家长们更对此充满顾虑。
按理说,暑假是孩子们好不容易盼来的,但在当下明显的学业和竞争压力下,暑假安排肯定也会被大打折扣,其中最占据时间精力的,便是去各类教培机构上课补习。即便是参加一些非学科类的兴趣爱好培训,其目标,很多也是为了升学加码。“教培机构的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即便有学科培训,如果是能与学校合理同步,并且保证安全和收费合理等前提下,坚持公益,这几年的减负之路和化解教育焦虑,不会那么难。”家有俩娃的杜云,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很多。在此之前,她曾到处求证一个家长圈里热传的消息——学科培训是不是要凉了。
这个暑假,杜云给孩子报了英语和数学两个学科培训班,那都是暑假开始前的事儿了,可一放暑假,就听到了学科培训可能被叫停的消息,“我们其实也很矛盾,孩子暑假是该好好增长见识,可是成绩跟不上,到时候耽误了升学怎么办?”
杜云的担忧也是很多家长的担忧。他身边的一些家长都表示,如今,虽然班级不公开排名了,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依然会有比较,甚至去比较各个学校的成绩。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要能稳妥升学,要成为一个“好学生”,光接受校内教育是不够的,甚至对很多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只要有能力有条件,别人孩子补课,成绩上去了,其他家长再“佛系”也扛不住,“但如果通过‘双减’,能将一些社会上的教育焦虑化解掉,并且学生间的非校园竞争差距不那么大,那么大家自然是会主动靠向这项政策。”
一些家长觉得,要是能通过“双减”真正达到社会评价、学校工作和家庭认知统一,那对家长也是一种利好。
不光是学习上的,日常对孩子的管教,是家长们关注的另一方面问题,教培机构不提供学科培训了,对家长的吸引力会下降,那么寒暑假时,很多家庭都没办法照顾孩子,“以前送培训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白天要上班,没办法看孩子。”省城另一位家长也表示,今年暑假,一些学校开展暑托班的举措很好,课程设置也不错,让他们看到新的托付途径。但并不完全符合大部分家长和孩子们的需求,所以未来希望能有更多提升,否则也不一定会是很多家长的选择,对学校和老师也是一种压力,“所以未来的教培机构会提供什么服务,是家长们最看重的,即便是非学科的,也希望能对孩子真正有利。”可以听得出来,这位家长的隐含话语,其实还是希望通过非学科培训,比如兴趣班的培训,提升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升学砝码。
此外,也有家长表示,“双减”政策出台,其实会让“一对一”家教更被提上很多家长的计划单,但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支付得起上万的费用,所以,这对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压力。
尽管如此,杜云的看法依然很乐观,“减负”不是家长或者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众口难调,“但‘双减’还是让家长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3 老师:政策有利于让教育继续在正常轨道上快速行驶
“双减”政策落地,省城一位中学老师坦言,“我们老师群里一早就在讨论此事,都很支持这个政策。不过在学期末最后一天,我和一些家长的交流中,还表示,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在暑期好好赶一赶。”
赶一赶,很显然,光靠家长的陪伴远远不够。所以,很多家长便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教培机构。别的孩子都在参加课外辅导,自己家孩子不参加,就会产生比较。俗话说,有比较就有伤害,有伤害就有焦虑,有焦虑就有需求,这恰是很多教培机构所希望看到的。
这位老师说,此前有这种情况,新学期课还没有开始上,学生的学业已经参差不齐了。原本课堂教学应该对标教学大纲,但教师却进退维谷。“教得浅显了,学生都在外面学过,课堂里没人听。教得深了,那些没有上过补习班的孩子基础知识还需要学。”一直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给学生布置作业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学校也积极执行了。但减负,目前主要还是减在作业数量上。可是,如果从成绩导向和社会评价来说,提升校内教学质量,这只是一方面。有些学生确实需要进行合理范围内的“刷题”和补习,否则成绩跟不上,家长、老师、学校乃至学生自己,都很有压力,“教育的初心和本真,我们都很清晰,但落实到具体生活工作中,社会对一个学生乃至一所学校的评价,最终还是会以成绩说话,这一点不改变,其实很多减负工作都很难进行。”
另一位老师也有类似态度。他觉得,“双减”政策出炉非常好,作为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家长,他很支持。但这对学校而言,将有着更大的压力,也更考验教育主管部门的智慧,比如教育主管部门接下来如何引导和监管教培机构、学校和老师如何让校内课程教育必须很有成效等等。可这只是单一方面的,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本身就复杂多样,更何况每个孩子背后还有不一样的家庭需求和对教育结果的认知评价,“‘双减’政策中很多方针性的举措,都打中了教育领域的实际痛点,并且将更有利于教育继续在正常的轨道上快速行驶。”
4 培训机构:喜忧参半 有的在考虑转型
这些年来,辅导班是大家认为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件中提出,“重拳”打击校外培训行为,首次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双减”政策的出台,不少培训机构觉得遭受到了寒冬。开学科类培训机构多年的老师吴睿说,他们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我现在也算是一名主播了。”吴睿说,由于线下课程假期暂停,他和机构里的其他老师现在都转为线上上课,但很多家长对线上课程并不是很满意。对此,吴睿坦言,“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那下一步会不会进行转型呢?“目前,省里、市里的细则还未出台,我们都还在观望中。”吴睿说,坦白来说,节假日、周末不能补课对培训机构打击很大。在吴睿看来,主攻小学辅导的机构将会转战周一到周五放学后时段,因为时间有限,课时减少,小班课会改为大班课,周五的课价格可能会变贵;而主攻初中辅导的基本凉凉,因为学生可以在学校晚自习,相信家长们更愿意把孩子们留在学校里;主攻高中课外辅导的教培机构影响未知。
吴睿认为,现在高考、中考都是要看成绩,家长、学生的升学压力存在,那就说明市场有补习的需求。他们当然赞成整治,但是他也担心,能否真的彻底打击无牌无照的机构呢?“大型机构忙着转型,因为他们一向都是多个领域发展,现在无非是决定把力量暂时侧重哪个方向;小型机构可能会去办‘小黑班’,因为他们往往只靠一两位老师,家长们也是冲着这几个老师而来;最惨的就是我这种规模不大不小的中部机构,手头有几千个学生,深耕学科培训,转型能力不行,人力开支又大,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吴睿坦言,最近正在考察书法、美术,希望能找到出路。
一些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家长们不可能突然不“鸡娃”了,教育焦虑也不会一瞬间消失,所以“小黑班”的形式可能会此起彼伏冒出来。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中也发现,已经有家长打算组建“培训班小团体”,找几个同等水平的家长一起集资,在自己家里摆上桌椅黑板,把老师请到家里上课。对于这群家长来说,他们很困惑,不知道培训班没有了之后,孩子该跟谁继续补习。
7月31日,吴睿发了一条朋友圈,截图是一位家长发给他的话,配文“双减落地,喜忧参半”。这位家长询问他,“双减政策出台了,还想让孩子跟着你学习。你要是有什么新动态或者自组班了,继续跟你学习,价钱都好商量。”
同一天,一家美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闫伟,也更新了一条朋友圈。配文中写道,“双减政策,不是说不教育孩子,是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通过艺术学习提高最缺乏的创新教育,让教育实现育人功能,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在闫伟看来,一些学科类的机构转型到非学科类,这对于艺术类的发展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
5 家庭回归自然属性 激活孩子自信心
“‘双减’政策的落地,让我特别感动,它来得太及时了。”山西通宝育杰学校校长、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詹文龄认为,教育要通过外力点燃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热爱学习。但现在,在各种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下,学习成了孩子的“任务”,成绩成了“目标”,反复的补课、刷题,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导致睡眠不足、体能下降,而且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承担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缺乏学习兴趣,成长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国家出面实施‘双减’,就是要让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回归其自然属性,让教育更加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詹文龄说。
近几年,大量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引发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焦虑,让家长在家庭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成了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在詹文龄眼中,家庭一定要回归家庭的功能,绝对不能是学校的延续。没有了过量的作业与补课,父母才能和孩子过好家庭生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聊天、一起读书、一起做家务、一起到户外运动……要让孩子充分发挥爱读书的天性,给孩子更多关于人生的正确引导。
学科类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按下“暂停键”,给了家长们重新审视孩子的缓冲期,通过家庭活动让孩子重获自信。
刘倩的女儿婷婷在太原市一所热门学校上初中,开学初二。这个暑假,刘倩给婷婷报了语、数、外三门辅导课程,一共8天,目前已结课。“其实,婷婷的成绩在班级处于中上游,并没有落下,但他们班的同学基本都在校外补课,我就让她跟着补。”刘倩说,“双减”政策落地后,她和女儿促膝长谈了一次,关于补课、关于学习、关于未来。婷婷说,补习班的老师讲课挺好的,但如果没有补习班,她自己也有信心学好。以前都是看同学做什么,她做什么,以后她想要试着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节奏。“听女儿这么说,我突然觉得她长大了,想放手让她自己试一试。”刘倩说。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詹文龄也深有同感,认为相比知识和自信来说,自信更重要。因为自信是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动力。“可惜很多父母都以为知识更重要,他们为了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在孩子小时候,就给孩子注入或填补过多知识点,有时甚至是以伤害孩子的自信为代价的。”詹文龄认为,父母的鼓励和陪伴可以激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6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向“45分钟”要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关乎成长,预约未来。在太原市杏花岭区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孟海军看来,“双减”政策对于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的发展而言,是有正向激励作用的,有利于引导太原市义务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包括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等。培训班的本质是短期内提高成绩,是培训机构和家长对考试的急功近利,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急不得的。”“双减”政策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控制好作业时长、作业总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调控好作业结构、提高作业质量,并对作业进行个性化指导;减轻课外培训负担,是让孩子从培训班“挣脱”出来,给孩子创造更多自主安排学习的机会,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大部分懂教育、善管理的领导,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方法先进的老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等都在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学校必须主动担负起教育主体责任,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家长才有可能不给孩子报培训班。然而,“双减”政策要取得实效,不能仅聚焦在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方面,孟海军认为,还要在强化课堂管理、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同样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
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尽可能多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比如,做强做优线上服务,组织教师网上答疑服务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搭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山西省教育学会秘书长陈晓力认为:“让学生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学校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会大大满足群众‘上好学’的强烈需求。”
记者手记
“双减”让教育回归根本
靴子已经落地,但并不意味着“鸡娃时代”成为过去,家长的焦虑依然存在,焦虑的原因无非是应试教育、攀比心理。应试教育的本质是以考试分数、考试排名为参考标准的选拔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淘汰,有淘汰必然有焦虑。
在中考分流、高考争渡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竞争必是激烈的。已然深刻感受到这一点的家长们其焦虑也是必然的。此外,应试教育的机制下,注定了大家都想努力追求占据相对排名靠前的结果。
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明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考量的维度也不是学历,而是一个人活出生命幸福感的能力。你的目标不是考一个什么大学,而是完成你的梦想。实现梦想,需要考大学,那就努力,没考上也没关系,你还有一辈子来努力实现,让自己有能力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
其实,家长的焦虑,有一部分是对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担忧,更多的是被“剧场效应”裹挟之下的被动地接受。对于家长来说,需要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作为父母,努力的方向不应该仅仅是让孩子考上大学,而是应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成长的路上,赋予孩子勇气、行动力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从长远看,只有进一步均衡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缩小教育差距,同时突出素质教育导向,优化教育评价方式,全面打破学校教育“唯分论人”“以分取人”和“分分计较”的困局,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有效降低广大学生和家长在“补差配有”方面的需求。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负担过重的难题。
因此,教育减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一针就灵的“法术”,持续发力、务求实效,教育才能最终回归教育本身。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抑或是教育培训机构,身处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克服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行为,真正把教育的目的落实到立德树人,才能保障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教育格局的一次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一次变革。
08、09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杨晶 武佳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