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融合创新求突破 河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时间:2015-07-09 22:47:53 来源:河北日报

融合创新是产业革命的拓展。它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现代生产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互动,促进各种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有机融合,从而使创新主体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飞跃。

河北省各地不断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同时,深入挖掘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寻求突破。黄骅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加快农村田园化、休闲化进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抚宁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山区特色产业、旅游产业、生态建设,形成了县域东北部山区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平泉县产业园区和居民小区共同规划建设,守住了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红线,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拓展农业服务功能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

前些年,黄骅的盐碱地、芦苇荡,曾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

而今,步入黄骅市的临海村庄,你会发现,盐碱地特有的“红荆条”、“冬枣林”、“芦苇荡”等生态景观和规模经营的农业台田、条田……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八方来客。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土地合理开发经营的多样化,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还带动了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促进了农民增收。

近年来,立足发展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黄骅市把美丽乡村作为景点来打造,围绕“冬枣采摘生态游”和“沿海捕钓观赏游”、“沿海自然景观游”,将餐饮、住宿、文娱、购物等进行包装规划,重点打造以小堤柳、李子札为中心的城南美丽乡村田园风光旅游片区,

以近城常庄组团为中心的美丽乡村“清静之美”旅游片区,以沿海中心渔港为核心的特色渔村旅游带,以孔店、慈庄为中心的生态观光旅游片区,以临津聚馆、乾符为中心的创意文化旅游片区。乡愁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农业和谐地融为一体,吸引了众多客人从京津等地前来游览。

2014年秋,黄骅面向京津市场,以“游遍了名山大川,再来看看田园空间,周末陪家人农事游玩”为主题,推出了“黄骅美丽乡村一日游活动”。没想到,旅游团鱼贯而入,美丽乡村呈现出人头攒动、络绎不绝的火爆场面,秋季旅游总人数突破10万人次,带动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收入突破8000万元。

近年来,城镇居民对绿色生态和农村田园风光的需求日益迫切,乡村旅游、景观农业、民俗体验等新型休闲农业异军突起。省农业厅环保站站长唐铁朝介绍,黄骅市依托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是我省着力拓展农业服务功能的一个缩影。目前,我省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示范点13个,休闲农业园区(农庄)1300多个,全省经营农家乐农户近2万家,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65亿元。

拓展农业发展外延

——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

提起传统农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从种到收的过程,然而,在抚宁县,这种观念正在被改变。

位于抚宁县前各庄管理区后街村的“美酒飘香”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高端葡萄酒酿造、储存、品尝,建设了优质酒葡萄种植、鲜食葡萄采摘、葡萄酒酿造和储存等多个基地,带动周边2422家农户从事酒葡萄种植,户均增收达1.7万元。同时,仁轩酒庄将葡萄酒的生产加工过程向游客开放,配套地下酒窖、葡萄酒博物馆、品酒室、餐饮中心等,增加旅游项目,获得了综合效益。

“我们的葡萄园是第一生产车间,我们可以从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获得应有的收益。”村民周兴安说。

推动一二三产互动融合发展,抚宁县在加快落后地区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战略实施中做出了有益探索。他们贯彻综合开发、融合发展理念,将每一个项目的谋划都放在示范区总体规划的大盘子中综合考虑,每一个重点项目建设都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兼顾生态、产业、旅游、基础设施、新村建设等多项内容。

“我们在一二三产互动融合中,坚持以特色产业作支撑。大力发展板栗、苹果、热杂果、核桃等传统特色产业,扶持高端肉牛、柴鸡、散养蛋鸡、食用菌、树莓、文玩核桃等新兴特色种养业,示范区内村村都有主导产业,为三次产业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县政府主管农业的负责人介绍,一产发展形成规模后就引入农产品保鲜、储运、分割、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拓展采摘、观光、休闲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互促、互动、融合发展。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成本上升、经营粗放等突出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必须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省农业厅总农艺师段玲玲介绍,今年,我省将转变孤立的发展模式,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发展农业,把现代科技成果、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和新商业模式等引入农业,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善的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让农民在产业链拉长过程中享受更多的成果。

生产生活两区同建

——造就“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的美丽乡村

走进平泉县以金杖子村为中心村建成的桲椤树社区,一排排整齐的楼宇内窗明几净,街道清洁如洗。村里统一供暖、供水,煤气做饭、太阳能洗浴,互联网通到了各家各户,超市也进了社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村民杨海平介绍。

生活方式的改变取决于生产方式的改变。金杖子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流转土地2800多亩,建起了5000亩苹果园区、2000亩香菇园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6家,带动1500人就业,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目前,我们金杖子村40%的村民在企业上班,40%从事特色产业,20%从事商贸流通,人均收入达12000元,比原来增长了50%。这全是两区同建带来的好处。”杨海平说。

杨海平说的“两区同建”,即产业园区和居民小区共同规划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既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守住基本农田红线,还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曾经是许多地方面临的难题。平泉县以产业互动,产业园区和居民小区共同规划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美丽乡村“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的路径。

目前,全县已有47个重点企业、220个农业园区落户中心村,解决了农民家门口就业和增收问题,确保了社区居民住得稳、生活好。

省委农工部副部长赵金平介绍,平泉县两区同建的做法已在部分地区推广。今年,我省将启动实施中心村建设“十县百点”工程,选择确定10个县(市)开展中心村示范区建设,确定100个中心村建设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协调推进农村新型社区、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工业园区建设,通过三区同建、良性互动,实现农村管理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形成城乡共进、一体发展的生动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选展示

Copyright © 2021 山西商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